新一輪找礦突破大討論 | 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推動找礦重大突破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一輪找礦突破大討論 | 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推動找礦重大突破
發表時間 :2023-08-22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明確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的係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我們做好地質調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所)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緊緊抓住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的契機,對標地質調查現代化“三步走”“三級跳”戰略安排,進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充分發揮在能源資源安全保障方麵的核心作用,聚焦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加強緊缺戰略性礦產勘查,全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明確要求地質工作者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當前,我國能源資源供需形勢和外部環境正發生著重大變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要有礦產資源作為保障。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升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增儲上產和供給能力,是維護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資源所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積極投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堅持目標導向,明確部署思路。資源所將充分挖掘已有工作成果,發揮學科團隊優勢,圍繞形成一批大型礦產資源基地,集中資金、技術、人才,分層次部署,盡快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引領礦業企業快速跟進,加大後續商業性礦產勘查投入,推進緊缺戰略性礦產增儲上產,提升資源保障能力。第一層次主要是新區找礦,2023年實現找礦重大突破,2025年形成礦產資源基地雛形;第二層次是已有大型礦山深邊部找礦,支撐增儲上產;第三層次是重點調查區礦產遠景調查,提交後備勘查選區。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力爭率先取得找礦重大突破。聚焦銅、鐵、鉀鹽、鋰等緊缺戰略性礦產,資源所將牽頭組織西藏銅礦、柴達木鉀鹽、戰略性礦產等係列找礦大會戰,加大製約找礦突破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的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推動找礦新突破,助推一批大型資源基地建設;繼續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堅持“以我為主”,廣泛聯合礦業企業、地勘單位和其他科研院校,在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型基礎上,充分運用高效找礦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加強深部礦體定位預測研究,科學部署和實施鑽探驗證,力爭盡快實現找礦重大新發現。
  深化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全力支撐自然資源宏觀管理
  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職責,需要客觀、動態、全麵掌握國家礦產資源數量、質量、結構、空間分布以及開發利用等資源家底。支撐服務礦產資源宏觀管理,迫切需要夯實資源國情數據基礎。
  深化礦產資源國情調查,盤活資源存量,快速支撐增儲上產。資源所全力支撐自然資源部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體係建設,優選並開展一批關閉/停產礦山以及未利用礦區的現狀調查,評價其重啟或上產的可能性,助推增儲上產。
  構建礦產資源動態更新與快速評價機製。聚焦煤炭、鐵、銅、鋁等重點戰略性礦產,資源所將探索建立礦產資源儲量動態更新與快速評價機製,開展評價關鍵參數指標研究,建立國家儲量評價模型;持續推進潛力評價,跟蹤找礦進展,深化區域成礦規律研究,修訂區域預測模型,圈定一批新的預測區;升級完善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數據庫,加強調查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可視化呈現,及時做到已有成果數據的信息共享、有效利用;聚焦資源“底線”“紅線”和“安全線”等,分礦種、分情景深入分析我國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形勢,加強資源安全戰略研究,完善資源安全監測預警體係,為重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積極推進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圍繞國家能源資源安全重大需求,跟蹤研判新時代全球能源資源供需格局變化,分析其他國家的關鍵礦產戰略內涵及影響,評估我國資源安全形勢,提出高質量對策建議。開展全球礦產資源儲量動態評估,發布《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推進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落地見效
  新時代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是科研院所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必然需要。資源所作為全國14家試點單位之一,首批被納入科技部、中央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發布的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名單,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彰顯了其在礦產資源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資源所將搶抓改革試點機遇,紮實落實科技部等四部門印發的《選擇重點科研院所開展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和履責能力,明晰使命任務,探索完善治理機製,力爭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製度成果。
  明確職責使命。堅守“資源報國”初心,以當好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的引領者和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的支撐者為使命,加快建設礦產資源領域國際一流的集科技創新、高端智庫、數據開發、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戰略科技力量,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優化調整力量布局。優化學科布局,以章程製定為抓手,建實建強大宗緊缺礦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鹽湖鋰鉀資源等資源勘查評價,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大數據平台等支撐服務,以及重點實驗室創新平台等三大板塊。優化學科方向和內設機構,確保圍繞主攻方向的核心能力、重點業務總體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優化科研力量布局,縱向上,積極配合推進重大項目立項工作,以積極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為牽引,組建一支能夠引領勘查行業的核心科學家隊伍,著力造就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強化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橫向上,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聯合體,引領帶動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力量,麵向找礦勘查主戰場,實施一批“找礦大會戰”,推動找礦突破。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按照“大會戰”模式,根據不同項目任務,跨部門調動相關專業人員聯合組隊,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在重大科技任務領銜者和重要工程首席專家中發現和培養領軍人才,力爭高層次人才在全所職工中的占比超過5%;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繼續給予青年科技人才“一人一策”支持。
  推進體製機製創新。針對使命任務與創新要素配置不匹配、治理機製不完善等問題,積極爭取上級部門“一攬子”授權,深入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建立以章程管理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麵向國家需求,開展有組織科研,實現找礦重大突破。探索形成一套聚焦使命導向的科研、人事、薪酬、內控、監督管理等現代科研院所製度成果。
  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現科技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關鍵。
  近年來,資源所通過與地方政府、礦業企業等共建產學研基地、科學研究基地、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組建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技術團隊,長期紮根一線開展聯合攻關,創新成礦理論與找礦勘查技術方法,指導實現找礦突破,推進資源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規模逐年攀升,職工收入顯著提高,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單位凝聚力、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下一步,資源所將立足實際,進一步創新政策舉措,不斷提升麵向經濟主戰場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讓更多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推動重大成果實現轉化。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加大市場項目申報力度,不斷調整優化單位經濟結構,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確保全麵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前提下,積極開拓市場,擴大合作渠道,增強自身能力,讓更多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讓更多科研人員成為“科學家+企業家”。同時,鼓勵在職或兼職創業、到企業兼職工作。
  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利用好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賦予的政策紅利,大力推進製度創新。
  探索延長成果轉化產業鏈。探索以科技創新引領,逐步向勘查設計、勘查施工、儲量報告編寫,乃至向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化延伸。“以我為主”,廣泛聯合相關的地勘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做大做強市場“蛋糕”。
  探索創建科技創新聯合體。探索建立與企業、地方政府等長效合作機製,通過共同享有產權、共同實施轉化、共同分享收益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衝鋒號已經吹響。資源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持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使命為導向,開拓創新、團結奮鬥,全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精心服務礦產資源宏觀管理,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篇章,為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地質力量。
  (作者係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所長  陳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