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應用 力促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
發表時間 :2023-08-23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8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關於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將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減汙降碳協同、示範效應明顯的項目,並明確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重點方向、保障措施、組織實施方式等。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是關鍵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實踐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要經曆技術研發、示範引領、規模化推廣三個階段,公共資金更重視前端技術研發,社會資本更看重成熟技術應用,而從“走出實驗室”到“走向市場化”的中間環節仍相對薄弱。目前,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落地應用麵臨技術成本高、資金投入大、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需加強支持和引導。
上述負責人稱,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示範效應明顯、減汙降碳協同的示範項目,不僅有利於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也有利於完善支持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政策環境,是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
《方案》分2025年、2030年兩個階段提出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一批示範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若幹有利於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政策、商業模式和監管機製逐步完善,為重點領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徑。到2030年,通過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帶動引領,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範、推廣模式基本成熟,相關支持政策、商業模式、監管機製更加健全,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從內容上看,《方案》將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按照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分為三大類。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是源頭減碳類。《方案》提出非化石能源先進示範、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先進電網和儲能示範、綠氫減碳示範等4個重點方向。
二是過程降碳類。《方案》在提出工業、建築、交通3個領域關鍵技術類別的同時,還提出減汙降碳協同和低碳(近零碳)園區2個重點方向。
三是末端固碳類。《方案》提出全流程規模化CCUS示範、二氧化碳先進高效捕集示範、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及固碳示範3個重點方向。
為強化項目保障,《方案》分別從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加強金融稅收政策支持和加強資源環境要素保障方麵提出具體的支持舉措。
據悉,2023年首批示範項目申報工作同步啟動,按照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各地區報送數量不超過10個。(證券日報)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是關鍵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實踐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要經曆技術研發、示範引領、規模化推廣三個階段,公共資金更重視前端技術研發,社會資本更看重成熟技術應用,而從“走出實驗室”到“走向市場化”的中間環節仍相對薄弱。目前,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落地應用麵臨技術成本高、資金投入大、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需加強支持和引導。
上述負責人稱,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示範效應明顯、減汙降碳協同的示範項目,不僅有利於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也有利於完善支持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政策環境,是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
《方案》分2025年、2030年兩個階段提出了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一批示範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若幹有利於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政策、商業模式和監管機製逐步完善,為重點領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徑。到2030年,通過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帶動引領,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範、推廣模式基本成熟,相關支持政策、商業模式、監管機製更加健全,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從內容上看,《方案》將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按照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分為三大類。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是源頭減碳類。《方案》提出非化石能源先進示範、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先進電網和儲能示範、綠氫減碳示範等4個重點方向。
二是過程降碳類。《方案》在提出工業、建築、交通3個領域關鍵技術類別的同時,還提出減汙降碳協同和低碳(近零碳)園區2個重點方向。
三是末端固碳類。《方案》提出全流程規模化CCUS示範、二氧化碳先進高效捕集示範、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及固碳示範3個重點方向。
為強化項目保障,《方案》分別從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加強金融稅收政策支持和加強資源環境要素保障方麵提出具體的支持舉措。
據悉,2023年首批示範項目申報工作同步啟動,按照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各地區報送數量不超過10個。(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