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發表時間 :2023-08-31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要推動銅、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製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加快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礎數據平台,推動鹽湖高效提鋰提鎂、鋰雲母尾渣消納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工業化試驗,支持高比能量正極材料研發,培育銅、鋰、鎳、鎢、銻等重要有色金屬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大銅精礦、鋁土礦、鎳精礦、鋰精礦、鈷中間冶煉品等原料進口。
《方案》提出,2023年-2024年,國內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銅、鋁等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5%左右,銅、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供需基本實現動態平衡。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快,銅、鉛等冶煉品單位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力爭2023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左右,2024年增長5.5%以上。
工作舉措方麵,《方案》提出了提升供給能力,保障上下遊行業平穩增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引導產品消費升級,培育壯大行業增長新動能;優化進出口貿易,提升行業開放合作水平等四大舉措。具體包括:
加快戰略資源開發利用。針對銅、鋁、鎳、鋰、鉑族金屬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加大國內勘查開發力度,製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鼓勵重點地區製定資源產業規劃和資源開發項目清單,加強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方式加快項目審批進程。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高鹽湖高效提鋰提鎂、鋰雲母尾渣消納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工業化試驗。加快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礎數據平台,為企業開發利用境內外礦產資源提供公共服務。
支持關鍵材料研發應用。圍繞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節能降碳等領域,發揮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載體作用,支持高比能量正極材料等高端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注重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區產業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建設中試平台,促進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成果產業化。
支持綠色化改造。組織實施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圍繞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圖,加快推廣綠色低碳成熟技術,開發關鍵共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提升全流程綠色發展水平。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綠色產品、碳足跡等評價工作,加快製定碳排放係統性管理與技術標準。
鼓勵智能化改造。加快研製信息標識、重點品種智能生產、智能工廠評價等標準,培育一批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智能製造技術、裝備、標準和先進模式的推廣應用。
鼓勵進口初級產品。支持冶煉企業與國外礦企簽訂長期采購協議,加大銅精礦、鋁土礦、鎳精礦、鋰精礦、鈷中間冶煉品等原料進口。完善再生原料標準體係,擴大優質再生原料進口範圍和規模。完善礦產品及再生資源產品進口檢驗標準,支持快速檢測能力建設,提高產品進口通關效率。(中國礦業報)
《方案》指出,要推動銅、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製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加快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礎數據平台,推動鹽湖高效提鋰提鎂、鋰雲母尾渣消納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工業化試驗,支持高比能量正極材料研發,培育銅、鋰、鎳、鎢、銻等重要有色金屬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大銅精礦、鋁土礦、鎳精礦、鋰精礦、鈷中間冶煉品等原料進口。
《方案》提出,2023年-2024年,國內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銅、鋁等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5%左右,銅、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供需基本實現動態平衡。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快,銅、鉛等冶煉品單位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力爭2023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左右,2024年增長5.5%以上。
工作舉措方麵,《方案》提出了提升供給能力,保障上下遊行業平穩增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引導產品消費升級,培育壯大行業增長新動能;優化進出口貿易,提升行業開放合作水平等四大舉措。具體包括:
加快戰略資源開發利用。針對銅、鋁、鎳、鋰、鉑族金屬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加大國內勘查開發力度,製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鼓勵重點地區製定資源產業規劃和資源開發項目清單,加強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方式加快項目審批進程。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高鹽湖高效提鋰提鎂、鋰雲母尾渣消納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工業化試驗。加快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礎數據平台,為企業開發利用境內外礦產資源提供公共服務。
支持關鍵材料研發應用。圍繞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節能降碳等領域,發揮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載體作用,支持高比能量正極材料等高端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注重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區產業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建設中試平台,促進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成果產業化。
支持綠色化改造。組織實施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圍繞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圖,加快推廣綠色低碳成熟技術,開發關鍵共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提升全流程綠色發展水平。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綠色產品、碳足跡等評價工作,加快製定碳排放係統性管理與技術標準。
鼓勵智能化改造。加快研製信息標識、重點品種智能生產、智能工廠評價等標準,培育一批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智能製造技術、裝備、標準和先進模式的推廣應用。
鼓勵進口初級產品。支持冶煉企業與國外礦企簽訂長期采購協議,加大銅精礦、鋁土礦、鎳精礦、鋰精礦、鈷中間冶煉品等原料進口。完善再生原料標準體係,擴大優質再生原料進口範圍和規模。完善礦產品及再生資源產品進口檢驗標準,支持快速檢測能力建設,提高產品進口通關效率。(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