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分布規律獲揭示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分布規律獲揭示
發表時間 :2023-09-21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公布了“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區區域成礦規律研究”課題取得的主要成果。
  該課題歸屬於“中國礦產地質誌”項目,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承擔。其主要目標任務是以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資料為基礎,匯總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已取得的係列成果,包括成礦特征、礦產資源分布、預測等,開展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條件及其形成機理、成礦特征、成礦動力學、富集規律等方麵的研究,總結成礦規律,構建相應的成礦模式,形成具有南海特點的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理論;揭示南海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分布規律,出版《中國礦產地質誌·南海卷》及係列附表附圖。
  項目組分析總結了南海石油天然氣及天然氣水合物等礦產資源的勘探進展與研究成果,重點對南海石油天然氣及天然氣水合物運聚成藏條件、形成機理和分布富集規律及控製因素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和建立了不同類型的油氣及水合物運聚成藏模式及機製,並闡明了其控製影響因素。
  南海北部成礦區主要盆地具有沉降沉積中心由陸向海轉移及地殼性質逐漸遞變的特點,進而控製了新生代盆地地熱場分布特點與沉積充填特征和烴源岩發育展布及成因類型,並由此決定了該區油氣分布具有內油外氣、北油南氣的分布規律及特點;油氣運聚成藏模式一般具有陸生海儲、古生新儲、下生上儲、自生自儲等成藏組合特點,且主要受控於古近係湖相及煤係烴源岩和部分海相陸源烴源岩。
  南海中南部成礦區主要盆地區域地質背景比較複雜,且多屬走滑-伸展-擠壓-碰撞等複合型盆地類型,但亦與南海北部類似,具有明顯斷坳疊置的雙層結構特征。
  南海北部深水區天然氣水合物礦產資源,主要分布於神狐海域南部、瓊東南海域南部和東沙海域東北部的廣大區域,其主要存在三種成因類型的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模式及主要控製因素,均與其烴源供給及運聚輸導係統的構成密切相關。
  《中國礦產地質誌·南海卷》簡要介紹了南海北部濱海砂礦資源勘查曆史及資源分布。調查認為,華南地區濱海砂礦資源分布很廣,主要呈斷續帶狀分布,包括閩東南石英砂礦帶、粵東鈦鐵礦-鋯石砂礦帶、粵中錫石-鋯石-石英砂礦帶、粵西稀土砂礦帶、雷州半島東部獨居石-鋯石砂礦帶、瓊東南鈦鐵礦-鋯石砂礦帶和桂東南鈦鐵礦-鋯石-石英砂礦成礦帶,並對各自礦體規模、品質、質量進行了分述。(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