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訊 | 康滇基底斷隆帶典型礦床成礦模式建立
發表時間 :2023-12-25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公布了“中國礦產地質誌·康滇基底斷隆卷”課題取得的主要成果。
該課題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組織完成,歸屬於“中國礦產地質誌”項目。
全麵總結了成礦帶礦產資源概況。項目組係統總結了礦床發現和勘查史與成果,礦產資源特征、開發利用情況,梳理了成礦帶內的礦種、礦床並突出了成礦帶資源特色。區內礦產資源種類有57種,礦床(點)1003處,超大型21個、大型59個、中型146個、小型551個,礦點226處;優勢礦產主要有鐵礦、銅礦、鈦鐵礦、磷礦、藍石棉、石棉、鈧礦和稀土礦等。特色礦產為鎳、鋰、鈧、碲等。
項目組深入分析總結了康滇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綜合信息,係統闡述了沉積岩建造組合、岩漿侵入活動、火山活動、變質作用、構造與成礦的關係;反演了康滇地質構造演化過程,闡述了各重要成礦期成礦作用及成礦特點,提升了康滇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綜合信息研究水平。
係統梳理礦床類型、建立典型礦床成礦模式。項目組梳理出49種礦床式,劃分13種礦床類型,並對其地質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了係統的歸納總結;優選25個典型礦床詳細描述礦床的發現、勘查簡史、區域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征、礦床成礦機理、成礦預測和找礦方向等;厘定礦床成礦係列,建立了成礦譜係;梳理出21個礦床成礦係列、38個礦床成礦亞係列,對主要成礦係列特征進行了論述,結合大地構造演化構建了區域成礦演化模式、重要礦種區域成礦模式和區域成礦譜係。
劃分了Ⅳ級成礦亞帶,總結礦產時空分布規律,劃分出成礦遠景區、礦集區,提出勘查方向。項目組依據成礦地質背景、主要成礦作用、礦產特征、物化探異常等圈出16個成礦遠景區、8個重要礦集區。重點分析了成礦遠景區、礦集區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地質特征、控礦因素、成礦潛力,提出了找礦方向;首次編製了康滇基底斷隆成礦帶成礦規律圖(1∶75萬)。
在理論創新方麵,項目組提出了上揚子陸塊是由攀西陸塊和滇中陸塊在晉寧期匯聚的結果新認識,改變了揚子陸塊區前寒武紀構造與成礦的傳統認識,對全球超大陸裂解與匯聚及資源效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質實體的發現,夯實了上揚子陸塊結晶基底;元古代增生雜岩帶和古大洋的厘定重塑了前寒武紀構造格局,解決了長期爭論的會理群、昆陽群等中元古代地層對比劃分問題;豐富了陸內成礦理論,加強了沉積-熱液成礦與基底繼承性演化聯係。
該課題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組織完成,歸屬於“中國礦產地質誌”項目。
全麵總結了成礦帶礦產資源概況。項目組係統總結了礦床發現和勘查史與成果,礦產資源特征、開發利用情況,梳理了成礦帶內的礦種、礦床並突出了成礦帶資源特色。區內礦產資源種類有57種,礦床(點)1003處,超大型21個、大型59個、中型146個、小型551個,礦點226處;優勢礦產主要有鐵礦、銅礦、鈦鐵礦、磷礦、藍石棉、石棉、鈧礦和稀土礦等。特色礦產為鎳、鋰、鈧、碲等。
項目組深入分析總結了康滇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綜合信息,係統闡述了沉積岩建造組合、岩漿侵入活動、火山活動、變質作用、構造與成礦的關係;反演了康滇地質構造演化過程,闡述了各重要成礦期成礦作用及成礦特點,提升了康滇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綜合信息研究水平。
係統梳理礦床類型、建立典型礦床成礦模式。項目組梳理出49種礦床式,劃分13種礦床類型,並對其地質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了係統的歸納總結;優選25個典型礦床詳細描述礦床的發現、勘查簡史、區域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征、礦床成礦機理、成礦預測和找礦方向等;厘定礦床成礦係列,建立了成礦譜係;梳理出21個礦床成礦係列、38個礦床成礦亞係列,對主要成礦係列特征進行了論述,結合大地構造演化構建了區域成礦演化模式、重要礦種區域成礦模式和區域成礦譜係。
劃分了Ⅳ級成礦亞帶,總結礦產時空分布規律,劃分出成礦遠景區、礦集區,提出勘查方向。項目組依據成礦地質背景、主要成礦作用、礦產特征、物化探異常等圈出16個成礦遠景區、8個重要礦集區。重點分析了成礦遠景區、礦集區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地質特征、控礦因素、成礦潛力,提出了找礦方向;首次編製了康滇基底斷隆成礦帶成礦規律圖(1∶75萬)。
在理論創新方麵,項目組提出了上揚子陸塊是由攀西陸塊和滇中陸塊在晉寧期匯聚的結果新認識,改變了揚子陸塊區前寒武紀構造與成礦的傳統認識,對全球超大陸裂解與匯聚及資源效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質實體的發現,夯實了上揚子陸塊結晶基底;元古代增生雜岩帶和古大洋的厘定重塑了前寒武紀構造格局,解決了長期爭論的會理群、昆陽群等中元古代地層對比劃分問題;豐富了陸內成礦理論,加強了沉積-熱液成礦與基底繼承性演化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