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產地質誌·大興安嶺卷》順利通過評審
發表時間 :2024-05-30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礦產地質誌·大興安嶺卷》日前以優秀成績通過全國終審。該卷誌書是在陳毓川院士指導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所”)研究員武廣和內蒙古地質調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彤正任總主編。誌書研編工作於2017年啟動,曆史7年多完成。
誌書係統搜集了百年來大興安嶺地區的勘查資料和科研成果,涉及75個礦種1559處礦產地,首次實現了大興安嶺成礦省已發現礦種、礦產地和成礦省尺度的全覆蓋,全麵客觀反映了大興安嶺成礦省礦產資源的概貌和特點。書籍優選了典型/代表性礦床,從礦床地質特征、控礦地質條件、礦床成因等方麵進行了詳細研編,建立了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反映了大興安嶺成礦省不同礦產、不同礦床類型的典型礦床成礦特征和礦化富集規律;全麵分析了大興安嶺成礦省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在全國成礦單元劃分方案基礎上,劃分了Ⅳ級成礦區帶,圈定了礦集區,厘定了礦床成礦係列、亞係列和礦床式,係統論述了各成礦單元及礦床成礦係列的礦床時空分布及演化規律,建立了主要成礦單元的區域成礦模式和區域成礦譜係,提升了大興安嶺成礦省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水平。
誌書還綜合成礦地質條件、地球化學場、地球物理場和礦產勘查新成果,開展了50種礦產新一輪資源潛力評價和成礦遠景預測,圈定267個綜合預測區,其中A類30個、B類86個、C類151個,為礦產資源規劃和勘查工作部署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誌書在研編過程中,秉承“邊研編、邊應用”原則,全麵推進成果轉化,在典型礦區實踐應用,指導找礦取得新突破,特別是指導發現大型銀多金屬礦床和中型鉛鋅銀礦床。
《中國礦產地質誌·大興安嶺卷》作為大興安嶺成礦省在礦產地質和成礦規律方麵最新、最全麵、最係統的一部誌書,在成礦省尺度誌書研編方麵有示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為國家、地方政府製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及其對礦產資源需求決策提供了依據,對礦山企業、科技、教育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推動大興安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地調局資源所)
誌書係統搜集了百年來大興安嶺地區的勘查資料和科研成果,涉及75個礦種1559處礦產地,首次實現了大興安嶺成礦省已發現礦種、礦產地和成礦省尺度的全覆蓋,全麵客觀反映了大興安嶺成礦省礦產資源的概貌和特點。書籍優選了典型/代表性礦床,從礦床地質特征、控礦地質條件、礦床成因等方麵進行了詳細研編,建立了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反映了大興安嶺成礦省不同礦產、不同礦床類型的典型礦床成礦特征和礦化富集規律;全麵分析了大興安嶺成礦省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在全國成礦單元劃分方案基礎上,劃分了Ⅳ級成礦區帶,圈定了礦集區,厘定了礦床成礦係列、亞係列和礦床式,係統論述了各成礦單元及礦床成礦係列的礦床時空分布及演化規律,建立了主要成礦單元的區域成礦模式和區域成礦譜係,提升了大興安嶺成礦省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水平。
誌書還綜合成礦地質條件、地球化學場、地球物理場和礦產勘查新成果,開展了50種礦產新一輪資源潛力評價和成礦遠景預測,圈定267個綜合預測區,其中A類30個、B類86個、C類151個,為礦產資源規劃和勘查工作部署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誌書在研編過程中,秉承“邊研編、邊應用”原則,全麵推進成果轉化,在典型礦區實踐應用,指導找礦取得新突破,特別是指導發現大型銀多金屬礦床和中型鉛鋅銀礦床。
《中國礦產地質誌·大興安嶺卷》作為大興安嶺成礦省在礦產地質和成礦規律方麵最新、最全麵、最係統的一部誌書,在成礦省尺度誌書研編方麵有示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為國家、地方政府製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及其對礦產資源需求決策提供了依據,對礦山企業、科技、教育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推動大興安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地調局資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