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
發表時間 :2013-11-07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於德福 邱誌華
2013-11-06 | 作者: | 來源: | 【大 中 小】【打印】【關閉】
2009年以來,國際礦業形勢跌宕起伏,特別是近兩年,黃金價格更是像過山車一樣,讓以金為主的企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但就在這樣的形勢下,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卻實現產量、儲量同步增長,經濟指標大幅度上揚的奇跡。
紫金公司到底是如何創造這一奇跡的呢?國際礦業大會召開期間,記者對公司董事長陳景河進行了采訪。
低成本 抗拒市場風險的防波堤
“過去4年多黃金企業基本金屬的價格在不斷上升,隻要規模能上去,自然就能賺錢,而且還能獲得比較豐厚的利潤。”在紫金礦業展台的洽談區,陳景河的開場白有點讓人意外。隨後他話鋒一轉:“現在礦產品價格一往下走,許多礦業公司馬上出現了巨大變化。排名中國500強的礦業公司,有的就出現巨額虧損。”
陳景河認為,市場一變化企業就出問題甚至是非常大的問題,關鍵原因是成本沒控製好。“紫金從成立開始就倡導要過緊日子的理念。所以,成本為王也成為員工一致的追求目標。這也是紫金礦業能在巨大的壓力下,仍實現產量、儲量同步增長,經濟指標大幅度上揚的主要原因。”
陳景河舉例說明。2012年8月,紫金礦業收購澳大利亞諾頓金田黃金公司後,發現公司每盎司黃金的成本都要1300元。這一水平,也和國際黃金協會等多個機構或組織統計的黃金生產成本相吻合,但紫金在進行詳細調研後認為,即使在力成本高的澳大利亞,這一數據仍有下降的空間,
於是,由紫金礦業擔保為公司貸款1億多美元,將原來一些高利息貸款先換掉,再采購了大批的裝備,將原來租賃的礦山開采裝備退掉,大大壓縮了財務費用;在內部管理上,貫徹人人有成本的新理念,將管理層和所有員工的工資跟成本掛鉤、跟效益掛鉤,大大增強了員工的成本意識。公司僅用半年多的努力就使現金成本下降到950美元,今年年底有望下降到900美元以下。
那麽,紫金的成本控製對企業發展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呢?陳景河用一組數據說明:前年,紫金礦業礦產品的毛利率為72%;去年,這一數據掉到62%,今年又掉到52%。
“即使今後這一數據再掉20%,我認為我們還有競爭力。”陳景河充滿自信地說。
國際化 機會和技巧同等重要
國際化發展,是紫金礦業創造奇跡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國際化的過程中,既要把握機會,也要掌握技巧。”陳景河說。
談到機會,陳景河認為,現在就是國際化的一個好機會。從去年開始,在國際礦業市場上,許多大公司的股票都跌到高峰時的50%以下,有的小公司甚至跌到了隻有原來的百分之十幾。這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提供了機會。
仍以收購諾頓金田黃金公司為例,整個項目紫金礦業花了1.9億美元,獲得的是有180噸黃金資源、一天能處理礦石1萬噸的企業。“不算資源,就算隻是新建同等規模的礦山采選係統,2億美金也拿不下來。”陳景河說:“紫金發展也就是20年時間,真正‘走出去’也隻是從2001年開始。正是趁著那時候礦產品價格比較低、資源價格比較低,收了一批好項目,為隨後而來的礦業高潮奠定了資源基礎。”
說到技巧,陳景河認為紫金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
一是完善。無論是澳大利亞的諾頓金田,還是塔吉克斯坦的塔中澤拉夫尚,在紫金收購後都實現了華麗轉身,重要原因就是紫金進入後對原有管理和生產係統進行了完善,實現了雙方優點的互相補充;二是適度。目前,紫金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做小項目要浪費非常多的精力和管理人才。因此,項目大型化是紫金收購的一大原則;三是資產證券化,或資本證券化。紫金不僅僅依靠自己賺錢來發展,還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發展;四是差異化。在海外做項目,一定要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沒有一種企業管理可以說包治百病的,也沒什麽模式可以照搬,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中亞地區礦業很落後,管理就以我為主;澳洲礦業發達,就聘用既有中國背景又有澳大利亞礦業管理經驗的人來,實現中西管理的合璧。
未來 國際一流礦業公司
談到未來,陳景河表示,紫金礦業的目標是到2020年成為國際一流礦業公司。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紫金礦業於上月完成了董事層、經營層的換屆。他說,紫金礦業自成立以來發展得非常好,從一個非常小的縣屬企業成長為礦業領域各項指標領先的企業,董事層、經營層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經過20年發展後,企業核心管理層、中高層基本以老團隊為主。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容易產生疲勞、惰性甚至自滿,積極性戰鬥力都會有一些影響,一部分員工有點錢以後意誌也會衰退。
怎麽辦?就是為管理團隊注入新的活力,聘任新總裁。
陳景河對從山東黃金新聘任來的王建華充滿了信任。他認為,王建華到任後,以身作則、肯抓肯管,對安全和環保抓得非常緊、標準也非常高,對企業的標準化和裝備現代化也非常重視,企業管理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特別是在管理嚴格方麵,使原來一幫熟人管熟人,管理比較隨便、鬆散的現象得到很大改變,企業創業時的活力重新被激發,大家的精神麵貌都有很大的改觀。可以說,這是對原有體製的一種衝擊,這種衝擊是一種正能量衝擊,對企業發展大有好處。
“從我來講,將全力以赴、百分之百支持他推動公司管理體製的創新與改革。”陳景河堅決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