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菲熊小放: 礦業投資也需要“新三板”
發表時間 :2014-03-10 來源:
熊小放 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澳大拉西亞礦業冶金學會院士
記者:目前我們的國內資源滿足程度不高,幾乎全部金屬的對外依存度都不斷攀升,麵對還將繼續增長的需求,國家應如何平衡供需矛盾?
熊小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保障資源安全,我們首先需要提升自身資源水平,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必須加大找礦勘探的力度,包括國內和國際範圍。
但礦產行業的投資風險很高,特別是找礦勘探的風險更高;在有色金屬找礦勘探中,從最先發現值得開展找礦的礦化跡象,到能夠找到具備開發價值的中等規模以上的礦床,可能連1%的概率都不到;另外找礦勘探及建設周期非常長,一個大型礦山的建立,從找礦勘探到設計建設成為可以生產出礦產品的周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這麽高的風險,這麽長的純投資周期, 誰來投資呢?以前是政府,但現在政府逐步在退出,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就涉及到礦業投資機製的問題。中國政府在逐步退出找礦勘探市場時,中國的礦業開發主體目前仍是以國有公司或國有控股公司為主, 而純粹的私人投資在中國目前的礦業投資中作用仍然非常有限,而且大多資本偏小,投機資本占比較大,真正投資於找礦勘探的私人資本非常有限。但實際上,中國證券市場投資群體大,願意從事風險投資的個人資本雖然分散但數量很大。
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都是利用證券市場礦業的風險板塊進行融資,籌集的資金用於找礦勘探,找到了,大家共享收益,沒找到,大家共擔風險。在這個市場中,不斷地有資金補充進去,支撐著礦業的發展。一旦找礦成功,建設需要更大的資金時,再利用主版市場籌集資金,推進礦業項目開發。我認為,建立礦業風險市場,是礦業“走出去”的必要條件之一。
記者:您的意思是否是借鑒國外經驗,在我們目前的資本市場中設立一個專門的礦業風險投資板塊?
熊小放:是的, 希望能在證券市場盡快建立一個專門的礦業投資風險板塊或開辟一個獨立的風險證券市場,目前有一些人士正在推動這個事情,也在籌備建立風險勘探的市場作為試點,希望能為資源勘探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希望他們能盡快取得成功。
記者:在此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熊小放:中國礦業要保持現有礦產資源的滿足程度,需要推進礦業市場的國際化,提高國內和海外找礦和礦業投資的成功率和力度。首先,我們迫切需要培養一批熟悉國際礦業規則和規範的技術及投資方麵的人才,同時需要盡快製定中國礦業風險市場發展需要的相關規則體係、規則,並盡快建立起中國自己的礦業風險投資市場,為在中國國內及國際的找礦勘探,集聚大家的資金,找到更多更好的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