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勘局局長林天寧訪談錄
發表時間 :2014-07-30 來源:中國礦業報
有人說,從“外係統”調入地勘係統的幹部一開始未必是專家,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長期在廣闊的社會舞台上摸爬滾打,熟悉地方行政管理規律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地勘行業土生土長的幹部相比,更善於把比較專業的地質工作轉變成政府部門更容易理解接受的形象方式表達出來,更注重把地質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易於發揮過去的工作關係開展溝通交流。在地勘行業融入市場和地方經濟社會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打開局麵,從而為地勘這個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狀態的行業帶來新鮮空氣。
2013年3月1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任命林天寧為浙江省地質勘查局局長、黨委書記,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就地勘工作而言,林天寧並非科班出身,且工作經曆與地質工作交集很少。他1983年7月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爾後留校並長期從事黨務和行政工作,直到2003年7月調任麗水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11年7月,升為浙江省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
林天寧呈現出大多數“外係統”派來的官員一樣的秉性:直爽、豁達、健談與敢作敢為。如今,林天寧已在新的崗位上履職一年多。按照一般的規律,從調研、了解到熟悉,再到成竹在胸,他已經進入到以自己的思路來梳理浙江地質勘查工作、並且顯現出自己的個性與風格的時候了。
事實上,林天寧履新後一直沒有閑著,確切地說是馬不停蹄。有關方麵給他的評價則是:深入基層、關心職工、傾聽意見、理清思路、幹得不錯。日前,記者利用到浙江寧波調研、采訪的機會,專程趕往杭州,到浙江省地勘局拜會了這位“學者型”的局長,並圍繞浙江地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進行了專訪。
記者:與前幾年全球礦產品市場供不應求、礦業形勢“一派大好”相比,您上任的時候,正值礦業市場持續低迷、地質勘查特別是礦產勘查投資下降的時候。請林局長介紹一下去年以來浙江局地勘經濟及地質找礦方麵的情況?
林天寧: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影響,去年以來,地勘市場的確麵臨著下行壓力、特別是地勘投資下降的嚴峻形勢。但在困難麵前,我們客觀地分析與研究大勢,結合浙江地勘工作的實際,沉著應戰,從危機中捕捉機遇,統籌部署了2013年以及今年的各項工作。全局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抓手,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實現了增值、增效、增收和安全、安定、安穩的目標,使浙江地勘工作的改革發展又獲得了新的成就。
從地勘經濟發展來看,一是經濟總量保持了持續增長。全局2013年實現總收入同比增長9.57%,生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0.13%,國有淨資產總值同比增長14.48%。二是經濟增量繼續擴大。簽訂合同總金額同比增長43.71%,而且億元以上大項目增幅較大。三是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3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總收入及生產增加值的增長,實現了增效的目標。四是創新驅動成效初顯。全局研究與試驗性發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20.72%,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同比增長60.88%,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收入同比增長37.23%。
從地質找礦的情況來看,我局繼續推進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我省“751”地質找礦工程,貴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勘查取得可喜成果。淳安銀山礦區提交一處銀金屬資源量1000餘噸、銅鉛鋅金屬資源量20餘萬噸的可供詳查的大型銀多金屬礦產地。紹興安前礦區有望找到一個中型金礦。開化外際底銀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銀金屬資源量約250噸,達中型規模。新昌後岸礦區銀礦勘探與外圍銀多金屬礦預查、長興白鶴嶺礦區金多金屬礦普查等項目均有較大進展。衢江銀坑礦區銀鉛鋅礦床規模有望達到中型,且品位較高。淳安潘家礦區發現了厚度較大的鎢鉬礦(斑岩型),初步估算礦床規模鎢達到大型,鉬、銅達到中型。遂昌徐村礦區普查估算鉛鋅金屬資源量11萬噸,規模達到中型。開化黃山礦區估算螢石礦資源量達135萬噸,提交了一處高品位的優質大型礦床。遂昌金坑源礦區找礦前景良好。瑞安大南-平陽蔡坪一帶葉蠟石普查取得較好成果。諸暨某地鈾礦、安吉某地鈾礦等鈾能源礦產勘查按計劃順利推進,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安吉統裏莊-郎村一帶銀多金屬礦區、桐廬彰塢多金屬礦、開化小溪邊礦區銀鉛鋅礦、淳安木瓜礦區金多金屬礦、臨安烏金山礦區鉬礦等一批項目的勘查工作進展順利。提前一年完成由我局承擔的浙江省頁岩氣初步調查評價工作。組織了地熱能勘查和稀土礦資源調查工作,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夯實了資源保障基礎。與蒙古國奧爾德公司簽約了合作探礦儀式,實施“走出去”跨界發展戰略,礦權運作也有新成效。
記者:自國務院2011年2月正式批複《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以來,浙江省海洋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地質工作發揮了“偵察兵”和“先行軍”的作用。浙江省地勘局在海洋地質方麵做了哪些工作?
林天寧:近幾年來,在海洋地質方麵,我們積極參與貫徹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四大國家級項目的推動實施。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和《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積極推進《浙江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海洋勘探開發及相關服務業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的落實。具體來說,做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紮實推進省海洋地質勘探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目前,該項目已落戶舟山群島新區核心區塊——中國(舟山)海洋科技城。項目的實施,對舟山加快海洋科技產業集聚,保障我省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繼續推進“舟山群島新區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測”項目的實施。
完善海洋地質工作機構,提升相關資質。在省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增設海洋地質勘探處,增加4名編製。組建浙江省海洋勘測研究院,成為全局涉海地質工作的主平台。提升涉海地質工作資質,獲得國土資源部“海洋地質調查乙級”、建設部“海洋工程勘察乙級”資質及國家海洋局無居民海島使用論證、海島保護利用規劃編製、海島使用金評估等資格。
深化海洋地質外部支持與合作。積極爭取國土資源部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麵的支持。實現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海洋大學等院校的深度聯手,在共建重點實驗室、調查船建造和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記者:地質勘查工作發展到今天,其重要性不僅表現在礦產勘查或找礦突破方麵,也日益體現在主動融入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為地方經濟社會提供技術支撐上。貴局在這方麵做了哪些工作?
林天寧:地勘事業的發展,必須始終樹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理念,在主動融入中找準自身發展的結合點和著力點。2013年,我局共承接地質環境類項目3011項,進一步優化了大地質工作格局。主動承接縣(市、區)的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工作,為各地國土資源部門規劃、部署、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積極推進地熱和淺層地溫能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加大了淺層地熱能應用推廣力度。拓展實驗測試新領域,開展物性測試、省綠色食品及無公害基地環境監測與評價的野外采樣及樣品檢測、省“兩區”整體農業環境檢測與評價等測試項目。完成了紹興、淳安等農村山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以及富陽等縣市地質遺跡調查評價、仙居神仙居省級地質公園申報、磐安大盤山省級地質公園規劃等項目。支持衢江區申報地質公園,並探索“互派互掛推動工作落實”的新機製。主動服務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局屬單位成立20多個地災應急小分隊,積極配合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參與地災應急排險工作。去年,在抗擊強台風“菲特”的工作中,分布於省內各地的地勘隊伍奔赴搶險救災一線,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提供地質技術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省有色金屬地勘局在上虞為搜救4名被泥石流掩埋的群眾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同時以專家的角度進行信息披露,為民眾解惑;省第三地質大隊(核工業二六九大隊)在磐安成功營救出8名被困於嚴重塌方隧道的施工人員;省第七地質大隊緊急組織救災物資支援餘姚重災區,派出專家、技術人員主動赴內澇最嚴重的餘姚城區開展排澇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評和嘉獎。
記者:多年以來,特別是在地質工作陷入低穀的時期,浙江局不等不靠,主動拓展市場,在包括工程勘察市場、施工業等延伸產業方麵闖出了一條路子,不僅開創了市場,鍛煉了隊伍,也使地質工作從封閉的圈子走向了廣闊的社會。請林局長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林天寧:去年以來,我們努力克服市場環境低迷、競爭激烈、勞動力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地勘延伸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下麵幾個方麵:一是工程勘察業企穩回升。在鞏固公共建築、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等傳統工勘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拓展鐵路、地鐵、電力、機場、新能源等重點工程建設,以及市政橋梁、地下管網常規定期檢測等項目,工勘項目品質和檔次不斷提升。二是施工業穩步發展。各單位繼續堅持自營為主,規範聯營合作,承接項目有進有退,實現控風險、增效益的目標。推進了施工隊伍的內部資源整合與資質升級,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三是開拓新興測繪服務業務。積極擴展地理信息、土地規劃、海洋測繪、航空遙感等業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航測遙感實現新突破,完成新昌、文成的航測項目,承擔國情普查任務。四是非金屬礦產品研發產業平穩發展。緊跟新技術發展潮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漿料碳酸鈣產品繼續保持“領頭羊”位置,母料係列產品技術穩定並持續優化。研發3D打印耗材係列產品,開拓水包水多彩保護膠市場,前景看好。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一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著力推進理想信念教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在這方麵,浙江局有哪些好的做法?
林天寧:在這方麵,我們主要是從三個方麵著手:
首先,將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落到實處。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轉變作風。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省委“六個嚴禁”以及28條辦法,做到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特色,把促進工作、群眾滿意作為評判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我們建立了“八聯係”(聯係基層單位、基層黨支部、野外重點礦區和施工項目、特困職工、技術管理人才、黨外人士、信訪包案、政府部門和服務對象)長效機製。落實了局領導年度十件實事、十件大事、十件難事和重點調研課題、聯係對象、信訪接待、基層蹲點及走親連心、安全生產檢查等事項的責任分工。在基層黨組織開展了創“五星”、建“五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效益型、廉潔型)、黨員爭當“五兵”(哨兵、衛兵、尖兵、工兵、標兵)和黨員幹部爭做“五員”(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調解員、監督員)的活動,努力把黨的建設深度融合到各項業務工作中,發揮了戰鬥堡壘、先鋒模範、培養人才、促進和諧的作用。
其次,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建強防腐防線。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重點推行權力清單製度,推動各項製度不斷完善。根據局《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2013~2017年實施細則》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製定具體措施,狠抓任務落實,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製建設,加大對重點領域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創新平台,編印廉政學習資料,製作廉政展板進行巡回展示,每月初編輯廉政箴言短信進行警示提醒,注重多元化教育。擴大教育覆蓋麵,以黨風廉政責任製為軸,基層黨組織為點,明確分工和加強考核為線,構建全麵覆蓋的廉政網絡,落實責任。
第三,完善製度,規範管理,強化監督。一是加強製度建設,開展規範性文件廢、改、立工作,製定明確議事規則,加強過程管控。新出台了《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指導意見》、《關於堅持完善聯係基層服務群眾工作製度的實施意見》、《創建“五型”黨組織綜合考評實施辦法》和《“三重一大”決策製度實施辦法(試行)》、《建立健全局黨委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辦法》等16個全局性的規範性文件。二是進一步加強財務審計監管。切實加強預算管理,保證業務經費的正常開支和預算執行進度,做好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開展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離任、任期審計以及績效工資發放審計等工作,切實發揮審計工作監督、製約和促進的作用。三是完善局屬單位經營管理與投資管理監管體係,強化對局屬單位項目投資、增資、股權轉讓、產業重組等工作的監督。
記者:回顧一年多的工作,在林局長為班長的浙江局一班人的領導下,按照地勘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一年多的觀察和實踐,在您看來,目前浙江局地勘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值得關注、重視和破解的問題?
林天寧:在看到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浙江局的地勘工作要躍上一個新的台階,當前也麵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地質找礦和礦業經濟發展麵臨新形勢新問題。一方麵是礦業市場持續低迷,另一方麵是社會上對於生態環境保護與礦產勘查、開發兩者關係的片麵認識,造成了礦產勘查開發困難。同時,可供進一步開發的地質資料逐步減少,對深部找礦的理論研究和項目支持力度不夠,找礦難度加大。二是地勘延伸產業麵臨發展瓶頸。國內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競爭將更加激烈。在由政府主導的總承包模式影響下,原有的“船小好調頭”模式將很難在市場中生存。延伸產業發展麵臨加快轉型升級、加強規範管理、提升競爭力的倒逼壓力。
就浙江省而言,地勘工作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隱憂。一是體製機製不順的問題。比如浙江局作為全省地質工作的主力軍,在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工作方麵卻難以有所作為。同時,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和規範化管理的逐步推進,事企混合雙軌運作的體製機製日益受到束縛,地勘單位純公益性的定位與實際從事商業性市場活動的矛盾難以統一,管理缺位及越位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現行分配政策,不利於調動職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直接束縛著地勘事業的發展。二是改革方式不明。全麵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采取何種模式、經過什麽途徑,到目前還尚未明了。浙江地勘隊伍底子薄、包袱重、實力不厚、自身發展能力不強,改革中如果稍有不慎,引發的後果不堪設想。目前,全國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路子多樣,但從浙江實際來看,都難以照搬照抄。如何改、怎麽改、何時改,將是我們麵臨的一個長期問題。
記者:這些問題,有些是曆史遺留下來的,有些是在浙江地勘工作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全國地勘行業麵臨的共性問題。在新的形勢下,統籌考慮地質工作發展的新方向、新領域,做大做強地質勘查工作,需要在更高層麵統籌考慮,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能不能請林局長談一談浙江局今後一段時間的改革發展思路?
林天寧: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堅持地質立局,科技強局,人才興局。圍繞增值增效增收、總量增量質量、安全安定安穩、創新升級轉型的要求,有序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積極探索創新事企混合階段的運行機製,激發地勘隊伍的市場活力,夯實深化改革的物質基礎。在進一步推進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同時,要著眼於構建大地質工作格局,進一步拓寬地質工作服務領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重大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把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實現自身發展上,加快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實現地質事業的科學發展。具體地說,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推進全麵深化改革。一要謀劃好地勘單位的職能定位。圍繞中央“三步走”、“兩個百年”的戰略目標以及省委“幹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目標要求,努力謀劃好新中國成立65周年和70周年、建黨95周年和100周年四個關鍵年份的發展目標,找準地勘隊伍的職能定位,紮實做好科學發展、深化改革的各項工作。二要著眼於增強體製機製活力,朝著既能調動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又能爭取更多公益性項目的方向找準職能定位,為逐步深化地勘單位改革做好準備。三要妥善處理事業單位雙軌製運行的問題,積極爭取政策傾斜,妥善解決底子薄、人員安置困難等實際問題,努力增加經營性資產,夯實深化改革的物質基礎。四要大膽探索新型管理體係。按照事企分離、管辦分離的要求,積極推進管理機製創新,學習借鑒現代大型企業運營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製度。我們的初步設想是:做精公益性地質工作,做強商業性地質工作,最終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離。改革發展分兩步走:第一步於“十二五”期間完成,目標是做精公益性地質工作,做強商業性地質工作,促進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第二步於“十三五”期間完成,目標是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離。
協調發展三大產業。做強地質找礦主業、做好地質公益事業、做優地勘延伸產業,是我們加快自身發展、壯大地勘經濟實力、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內在要求。要突出加快轉型升級這條主線,統籌推進三大產業發展。一是找礦主業要著眼於構建資源保障體係,集中力量找大礦、找富礦、找名特優礦,從找固體礦延伸到找頁岩氣等氣體礦,找地熱能等液體礦,努力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二是地質公益事業要著眼於服務“五水共治”(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以及平安浙江、生態浙江、美麗浙江建設,強化“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做好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以及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治理等工作。三是地勘延伸產業要著眼於克服各種束縛,創新體製機製管理體係和組織架構,堅持自營為主,規範聯營合作,加強經營管理,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規模大、實力強、質量優、效益好、結構合理的地勘產業經濟格局。
積極拓展五方麵服務。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是地勘工作的職責所在。要堅持“兩個更加”,推動地勘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一要服務經濟發展,緊緊圍繞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局,加強與發展高、精、尖產業相關的“三稀”礦產的勘查力度,為全省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全麵介入土地整理、廢礦地改造、灘塗改造等工程,為提升國土空間利用程度提供技術服務。二要服務海洋發展戰略的實施,以開展海洋地質保障工程為主,開展海岸帶、海島資源調查評價,為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提供地質保障。三要服務生態文明,更好地發揮地質技術優勢,主動為我省“五水共治”提供地質服務;另一方麵,從生態的角度重新審視礦產勘查工作,既要主動配合生態功能區的建設,更要多找鈾、頁岩氣、地熱等新型清潔能源,為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浙江做出新貢獻。四要服務城市發展,在做好軌道交通、道路、隧道、工民建等傳統領域的勘察、施工的同時,積極拓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城市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數字城市、大型工程設施長期監測等新領域。五要服務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加大地質礦產、地熱資源勘查以及山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力度;要加強農業地質工作,主動服務於綠色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