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階段跨越 煤炭黃金十年走到盡頭
發表時間 :2013-05-2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煤炭為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同時在我國能源結構中,起到了絕對支撐作用,煤企也迎來它的黃金發展期.但隨著我國工業發展轉型、環保要求的提高及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衝擊,煤炭行業昔日的風光逐漸褪色.風能、水能、太陽能光伏、生物能等清潔新能源將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然而,能源結構調整必然會經曆陣痛,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業內專家,為讀者解讀我國能源發展狀況和趨勢.
對於中國的能源結構來說,煤炭是中國工業勃興與崛起的 "燃料",但現在它的風光已經褪色.在最近的20周中,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2周持平、18周下跌.這個曾高利潤、高增長的行業,基本宣布了告別"黃金十年".
在河北秦皇島的做了將近20年煤炭生意的老王,感覺今年夏天會是他最清閑的一個夏季."我的客戶來源比較雜,發電廠和市裏的一些工廠是大客戶,但現在隻剩地方療養院的平穩需求了,後兩者需要我去主動找他們,求他們買點煤."老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本世紀的頭十年,每到夏天,三方麵需求會同時湧來,早晨六點就會被來自廠裏的要煤和山西的運煤情況的電話吵醒.
2012年底,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室副主任原磊在陝西寶雞調研時,有煤企老總向他抱怨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而他的回答是,"你的日子恐怕不僅現在不好過,未來兩三年也不會太好".他同時強調,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從轉型角度去考慮,對資源的大量消耗必然減少,受國際經濟低迷衝擊最大的也是煤炭這種上遊產品.
最近20周煤價18周下跌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新一輪投資熱潮漸至尾聲時,煤炭行業的熱度逐漸冷卻下來.2000年以來,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呈總體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07~2009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22.4%,盡管由於政策性成本的增加,行業毛利率提升並不顯著,但銷售淨利潤率明顯呈大幅上升態勢.
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煤炭行業淨資產收益率為8.3%,2007年提高到10.9%,2008年更是上升到11.2%的曆史最好水平.作為行業優秀代表的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更是自2004年起就保持在20%的水平.
一項獨立調查顯示,在煤炭"黃金十年",我國煤炭行業的資產總額、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8倍、20.9倍、103倍.然而,目前形勢已經逆轉.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由於煤炭市場需求不足,煤價持續下跌,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屬五大煤業集團中,同煤集團、晉煤集團以及山西焦煤集團下屬西山煤電(000983,股吧)、汾西礦業和霍州煤電集團已跌入淨虧損區間,陽煤集團、潞安集團利潤同比大幅下跌.
煤價不斷下探是煤炭 "黃金十年"休止符的最好注腳.截至5月1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報收612元/噸,再創3年曆史新低,自2012年11月14日,動力煤價格指數一路下跌,期間除2周持平外,有18周下跌.
從對環渤海6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計算結果看,跌勢依舊.本報告周期24個港口規格品中,價格持平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由前一報告周期的16個減少到了11個;價格下降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由前一報告周期的5個增加到了10個;價格上漲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維持在前一報告周期的3個.
"今年一季度,全集團有25對礦井出現了虧損,虧損額達3.5億元,4月份因煤價下滑,虧損麵繼續擴大."山東能源集團副總經理王勇說.
上海證券煤炭采選行業分析師朱立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一屆政府將不再為了短期的GDP增長過度透支,而是考慮長期穩定需求.煤炭行業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國內煤價已經難以上漲,煤企的主業將成微利狀況,在建礦井、資產注入和重組已經不能產生以往的高收益,反而可能成為負擔.
據悉,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東勝區35家煤企已經關停17家,而在華北、東北等地煤企中的老礦井、小礦井,開采條件差、煤質差的礦井多數出現虧損,部分煤礦已經出現降薪、緩發工資的現象.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日前表示,中國煤炭工業發展麵臨嚴峻挑戰,總量過剩、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依然嚴峻."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煤礦總產能已超過36億噸,產能過剩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據了解,今年我國擬關閉產能2699萬噸,但煤炭市場還需要考慮產能的增速問題,較為保守的增速預測為5%;煤炭新增產能預計在2億噸左右.由此可見,減少今年煤炭產能對全國煤炭供應影響極為有限.
多因素致煤炭需求低迷
上述老王告訴記者,在進入2000年以後,眾多煤企老總犯愁的問題,是如何生產得再多些,如何保證安全生產和價格再高點,至於找買主從來不是問題.
根據2012年6月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以石油當量來計,中國自1965年以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一直一枝獨大.盡管煤占全國能耗比重曾從1965年的87%跌至1976年的70%,但在隨後的30多年,再也沒有重大的變化.近10年甚至出現了先跌後升的局麵.
到2001年,煤炭占全國能耗的比重仍然維持在70%左右.在去年生產的電力中,有超過82%的發電量來自火電.
記者梳理過往數據發現,在近20年來,無論是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還是消費總量,煤炭都遙遙領先於其他能源品種,兩個指標占總比重均在70%左右,前者還要更高些.
不過,中國煤炭堅實的需求逐步被瓦解,首先是來自外煤的衝擊.2012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較2011年增加1億噸.2008年,中國取消了煤炭進口關稅,目前僅收取增值稅和港口費用.2013年1~4月,我國進口煤1.1億噸,同比增加25.6%,國內進口動力煤占沿海煤炭調入量的比重已經從2008年的6.8%增長到2011年的21.7%,去年達到27.8%,今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3%左右.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我國能源結構中,70%的能源靠煤獲得,有的排放汙染是以百萬分之級別計算的,國標四排放的硫汙染是百萬分之五十個單位,而標煤的汙染則達到了百分之一到二個單位.從全國環境治理來說,當務之急是治煤.
目前,中央對煤炭消費總量的控製政策已對地方產生了實際影響.以山東省為例,原計劃"十二五"後3年增加8000萬噸標準煤的消費量,結果反而在原有基礎上核減了7000萬噸,這一正一反就是1.5億噸標準煤.去年底蘭州還強勢推行禁煤限煤令,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國電集團旗下的三大電廠被要求限煤量、限排放,成為全國首個限煤城市.今年北京全年燃煤總量將控製在2150萬噸以下,比原計劃少140萬噸.北京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這個數量減少到1500萬噸.
根源在工業階段跨越
保護環境和進口煤對國內煤炭行業的衝擊隻是表麵,煤炭失寵最深層次的原因來源於中國工業階段的跨越發展.原磊說,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北京、上海早已進入工業化後期,西部有些地區可能還是工業化初期,但綜合產品結構、產量、效益和規模等來界定,中國早已經跨過了初級階段.
在原磊看來,煤炭失寵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跑馬圈地的平推式工業化已經逐漸告別曆史舞台.下一步中國的目標是"立體"工業化,做精做深,從轉型升級的角度去考慮,對資源的大量消耗必然減少.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說,"立體式"工業化各個領域向綠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產業製高點攀登,形成各產業向上發展的差異化競爭態勢,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轉向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深化.
據了解,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行業是主要耗煤產業,其需求量約占煤炭總消費量的70%左右.這四個行業目前也是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重點,煤炭的地位就這樣一點點被削弱.
煤炭另一主要用途是發電,今年3月,全社會用電量42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至3月累計同比增長4.3%.盡管春節因素消失,3月份用電量仍創下自2009年6月份以來46個月的次低.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乃至2012年,我國火電投資規模呈逐年縮小態勢,2011年火電投資僅為2005年的46.4%,同比銳減26%,火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降至28.4%.
原磊說,用電量受某些產業影響比較大,最大的是電解鋁,其用電量占工業用電的20%~30%,還有電解銅等,這些產業不可能再高速發展,速度減緩必然對煤炭這種上遊產品需求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內蒙古、山西、陝西三大煤炭主產省區,除了山西原煤產量小幅增長0.7%之外,內蒙古和陝西分別下降8.6%和0.4%.
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林伯強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中國煤炭仍舊還會有發展,資源價格有升有降很正常.
"城鎮化對基礎設施等還有很高需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煤炭仍有很大需求."林伯強說,煤炭企業還麵臨相當大的壓力,比如提高煤企社會效益等,這是煤企需要考慮的,大量的產業重組和轉型升級是必然的.
對於中國的能源結構來說,煤炭是中國工業勃興與崛起的 "燃料",但現在它的風光已經褪色.在最近的20周中,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2周持平、18周下跌.這個曾高利潤、高增長的行業,基本宣布了告別"黃金十年".
在河北秦皇島的做了將近20年煤炭生意的老王,感覺今年夏天會是他最清閑的一個夏季."我的客戶來源比較雜,發電廠和市裏的一些工廠是大客戶,但現在隻剩地方療養院的平穩需求了,後兩者需要我去主動找他們,求他們買點煤."老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本世紀的頭十年,每到夏天,三方麵需求會同時湧來,早晨六點就會被來自廠裏的要煤和山西的運煤情況的電話吵醒.
2012年底,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室副主任原磊在陝西寶雞調研時,有煤企老總向他抱怨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而他的回答是,"你的日子恐怕不僅現在不好過,未來兩三年也不會太好".他同時強調,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從轉型角度去考慮,對資源的大量消耗必然減少,受國際經濟低迷衝擊最大的也是煤炭這種上遊產品.
最近20周煤價18周下跌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新一輪投資熱潮漸至尾聲時,煤炭行業的熱度逐漸冷卻下來.2000年以來,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呈總體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07~2009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22.4%,盡管由於政策性成本的增加,行業毛利率提升並不顯著,但銷售淨利潤率明顯呈大幅上升態勢.
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煤炭行業淨資產收益率為8.3%,2007年提高到10.9%,2008年更是上升到11.2%的曆史最好水平.作為行業優秀代表的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更是自2004年起就保持在20%的水平.
一項獨立調查顯示,在煤炭"黃金十年",我國煤炭行業的資產總額、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8倍、20.9倍、103倍.然而,目前形勢已經逆轉.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由於煤炭市場需求不足,煤價持續下跌,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屬五大煤業集團中,同煤集團、晉煤集團以及山西焦煤集團下屬西山煤電(000983,股吧)、汾西礦業和霍州煤電集團已跌入淨虧損區間,陽煤集團、潞安集團利潤同比大幅下跌.
煤價不斷下探是煤炭 "黃金十年"休止符的最好注腳.截至5月1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報收612元/噸,再創3年曆史新低,自2012年11月14日,動力煤價格指數一路下跌,期間除2周持平外,有18周下跌.
從對環渤海6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計算結果看,跌勢依舊.本報告周期24個港口規格品中,價格持平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由前一報告周期的16個減少到了11個;價格下降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由前一報告周期的5個增加到了10個;價格上漲的港口規格品數量維持在前一報告周期的3個.
"今年一季度,全集團有25對礦井出現了虧損,虧損額達3.5億元,4月份因煤價下滑,虧損麵繼續擴大."山東能源集團副總經理王勇說.
上海證券煤炭采選行業分析師朱立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一屆政府將不再為了短期的GDP增長過度透支,而是考慮長期穩定需求.煤炭行業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國內煤價已經難以上漲,煤企的主業將成微利狀況,在建礦井、資產注入和重組已經不能產生以往的高收益,反而可能成為負擔.
據悉,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東勝區35家煤企已經關停17家,而在華北、東北等地煤企中的老礦井、小礦井,開采條件差、煤質差的礦井多數出現虧損,部分煤礦已經出現降薪、緩發工資的現象.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日前表示,中國煤炭工業發展麵臨嚴峻挑戰,總量過剩、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依然嚴峻."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煤礦總產能已超過36億噸,產能過剩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據了解,今年我國擬關閉產能2699萬噸,但煤炭市場還需要考慮產能的增速問題,較為保守的增速預測為5%;煤炭新增產能預計在2億噸左右.由此可見,減少今年煤炭產能對全國煤炭供應影響極為有限.
多因素致煤炭需求低迷
上述老王告訴記者,在進入2000年以後,眾多煤企老總犯愁的問題,是如何生產得再多些,如何保證安全生產和價格再高點,至於找買主從來不是問題.
根據2012年6月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以石油當量來計,中國自1965年以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一直一枝獨大.盡管煤占全國能耗比重曾從1965年的87%跌至1976年的70%,但在隨後的30多年,再也沒有重大的變化.近10年甚至出現了先跌後升的局麵.
到2001年,煤炭占全國能耗的比重仍然維持在70%左右.在去年生產的電力中,有超過82%的發電量來自火電.
記者梳理過往數據發現,在近20年來,無論是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及構成,還是消費總量,煤炭都遙遙領先於其他能源品種,兩個指標占總比重均在70%左右,前者還要更高些.
不過,中國煤炭堅實的需求逐步被瓦解,首先是來自外煤的衝擊.2012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較2011年增加1億噸.2008年,中國取消了煤炭進口關稅,目前僅收取增值稅和港口費用.2013年1~4月,我國進口煤1.1億噸,同比增加25.6%,國內進口動力煤占沿海煤炭調入量的比重已經從2008年的6.8%增長到2011年的21.7%,去年達到27.8%,今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3%左右.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我國能源結構中,70%的能源靠煤獲得,有的排放汙染是以百萬分之級別計算的,國標四排放的硫汙染是百萬分之五十個單位,而標煤的汙染則達到了百分之一到二個單位.從全國環境治理來說,當務之急是治煤.
目前,中央對煤炭消費總量的控製政策已對地方產生了實際影響.以山東省為例,原計劃"十二五"後3年增加8000萬噸標準煤的消費量,結果反而在原有基礎上核減了7000萬噸,這一正一反就是1.5億噸標準煤.去年底蘭州還強勢推行禁煤限煤令,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國電集團旗下的三大電廠被要求限煤量、限排放,成為全國首個限煤城市.今年北京全年燃煤總量將控製在2150萬噸以下,比原計劃少140萬噸.北京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這個數量減少到1500萬噸.
根源在工業階段跨越
保護環境和進口煤對國內煤炭行業的衝擊隻是表麵,煤炭失寵最深層次的原因來源於中國工業階段的跨越發展.原磊說,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北京、上海早已進入工業化後期,西部有些地區可能還是工業化初期,但綜合產品結構、產量、效益和規模等來界定,中國早已經跨過了初級階段.
在原磊看來,煤炭失寵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跑馬圈地的平推式工業化已經逐漸告別曆史舞台.下一步中國的目標是"立體"工業化,做精做深,從轉型升級的角度去考慮,對資源的大量消耗必然減少.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說,"立體式"工業化各個領域向綠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產業製高點攀登,形成各產業向上發展的差異化競爭態勢,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轉向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深化.
據了解,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行業是主要耗煤產業,其需求量約占煤炭總消費量的70%左右.這四個行業目前也是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重點,煤炭的地位就這樣一點點被削弱.
煤炭另一主要用途是發電,今年3月,全社會用電量42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至3月累計同比增長4.3%.盡管春節因素消失,3月份用電量仍創下自2009年6月份以來46個月的次低.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乃至2012年,我國火電投資規模呈逐年縮小態勢,2011年火電投資僅為2005年的46.4%,同比銳減26%,火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降至28.4%.
原磊說,用電量受某些產業影響比較大,最大的是電解鋁,其用電量占工業用電的20%~30%,還有電解銅等,這些產業不可能再高速發展,速度減緩必然對煤炭這種上遊產品需求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內蒙古、山西、陝西三大煤炭主產省區,除了山西原煤產量小幅增長0.7%之外,內蒙古和陝西分別下降8.6%和0.4%.
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林伯強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中國煤炭仍舊還會有發展,資源價格有升有降很正常.
"城鎮化對基礎設施等還有很高需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煤炭仍有很大需求."林伯強說,煤炭企業還麵臨相當大的壓力,比如提高煤企社會效益等,這是煤企需要考慮的,大量的產業重組和轉型升級是必然的.
上一篇:低熱值煤將受限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