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業進入嚴冰期 煤企喪失議價權
發表時間 :2013-05-23 來源:南方日報
雖然氣候進入夏日,但對於煤炭市場來說依然如同寒冬.今年持續近半年的下跌行情,讓煤炭市場徹底進入薄利或無利時代.庫存高企、產能過剩或高達5億噸、進口煤炭反而更便宜……一樁樁一件件,似乎都在為煤炭市場告別"黃金十年"作注腳.業內專家認為,煤炭行情或將持續疲軟,後市表現有待相關刺激政策的出台.
1.煤炭價格上半年持續下行
"黃金十年"行情結束
"自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就沒上漲過,如果說肉禽價格受H7N9的衝擊還有觸底反彈的希望,那麽煤炭價格比肉禽市場還要悲慘得多",昨日,內蒙古鄂爾多斯一位煤礦銷售負責人崔先生的語氣顯得十分悲觀.
據崔先生透露,在當前的弱市行情下,鄂爾多斯地區煤礦有接近一半企業停產,比如在鄂爾多斯東勝地區,他所知道的35座煤礦有17座停產,而維持生產的煤礦也已減產.而山西、陝西等地中小企業減產關停的現象同樣十分普遍.
據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截至5月1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報收612元/噸,創下三年新低.自2013年以來,動力煤價格指數一路下跌,價格也從年初的633元/噸跌至目前的612元/噸,跌幅約為3%.
崔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所生產的煤質相對較好,因此還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但銷售情況也不盡人意,銷售價格逼近成本,如果未來形勢不能有所扭轉,也將麵臨關停的命運.
一直以來,大秦鐵路被譽為煤炭市場的"大動脈"而受到業內普遍關注,然而,受煤炭市場飽和及庫存充沛的影響,前不久大秦鐵路的檢修卻沒有像以往一樣引發煤炭價格上漲.
據了解,大秦鐵路每日運能在129萬噸左右,在鐵路檢修之時,各地電廠由於需要用煤從而造成煤炭價格小幅上漲,隻有等到大秦鐵路檢修結束後,煤炭價格才有所回落.
"以前大秦線檢修都會引起煤炭價格小幅上漲,盡管漲幅不一,但差不多都有每噸上漲幾十元的幅度,今年不漲反降,足以說明市場的供求狀況",崔先生歎了口氣.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告訴本報記者,煤炭市場正經曆一輪大幅下挫行情,雖還不能說煤炭行業"黃金十年"已經完全結束,但是煤炭正在接受新的洗禮卻是不爭的事實.
2."煤炭壓港"現象層出不窮
市場產能過剩高達5億噸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高原認為,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用電量提升緩慢,從而造成市場對動力煤需求疲軟,煤企陷入困境.
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對整體能源消費水平一般,1-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6303億千瓦時,雖然同比增長4.9%,但第一二產業能耗增速緩慢,甚至出現了個別月份環比下降的局麵,顯示出製造業仍然疲軟的困局.
進入5月,往年這個時段受氣溫升高及生產開工旺盛的影響,社會用電量一般大幅提升,從而帶動煤炭價格上漲.但今年5月,國內用電量需求依然不旺,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數據顯示,全國日發電量仍維持在130億千瓦時的低位.
據中宇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多地電廠在庫存高企的影響下,降低動力煤采購價格,導致電廠與煤企、貿易商難以達成統一,成交困難.
截至5月17日,沿海浙電、上電、粵電等六大電廠庫存總量為1522.04萬噸,較上周減少了73.55萬噸;六大電廠日耗總量為67.34萬噸,較上周同期增加了0.73萬噸.六大電廠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為22.6天,較上周同期減少了5.7天,但煤庫存可用天數仍居高不下.
除了電廠,各大港口煤炭庫存也出現"煤炭壓港"的現象.盡管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由5月14日的546萬噸降至5月19日的521.2萬噸,一周內減少了24.8萬噸,但業內專家表示,由於電力、鋼材和水泥等耗煤行業需求不振,來港拉煤積極性不高,"預計近期秦皇島港庫存將保持整體上漲的態勢".
崔先生表示,2009-2011年,煤炭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麵,這讓煤企在去年消沉之時仍然保持新一年行情的樂觀,有些煤礦甚至蠢蠢欲動準備年後"大幹一場",從而把以前的行情利潤補回來.
但事實上,2012年市場出現"大反轉",社會庫存首次突破3億噸,達到3.44億噸.而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或將可能達46.3億噸,市場需求僅為41.2億噸,"5億噸的剩餘"幾乎相當於內蒙古地區半年的產量.
3."價格倒掛"進口煤便宜暢銷
國家擬出台辦法規範市場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向記者介紹,煤炭市場除了庫存高企之外,國內外煤炭價格的"倒掛"現象突出也影響市場走勢,從而造成一邊產能過剩、一邊進口煤炭的現象.
據了解,雖然國內煤價一直在下降,但仍降不過進口煤炭,價差仍在每噸20-30元,足以支撐進口煤持續高位運行.而進口煤在經曆一、二月低穀後,經曆價格暴跌後的進口煤正在中國"搶灘登陸",從而讓我國進口煤炭數量再次增加.
來自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增長25.6%;進口煤均價為91.6美元/噸,跌17.8%.在我國進口煤炭增長的同時,出口卻在下降,1-4月,我國出口煤炭285萬噸,同比降29.1%,從而進一步衝擊內貿煤市,擠壓了國內煤企的生存空間.
崔先生告訴記者,以印尼為首的進口煤之所以賣得那麽便宜,每噸便宜國內的20-30元,是由於進口煤的煤質存在一定的問題,含硫量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嚴重的汙染,甚至還存在缺斤短兩等現象,但由於比別人價格便宜,因此還有大量的買家出現.
為了提升進口煤的質量標準,降低煤炭進口量以穩定煤價,日前,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於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過25%,含硫量不超過1%,並對進口商設定準入門檻.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姍姍告訴記者,對相對劣質煤的禁止進入,一方麵有利於減少劣質煤燃燒產生的汙染物,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另一方麵,對進口市場參與者的資質限製,有利於規範整體市場,利於整個進口煤市場繼續平穩向好發展.
觀察
煤企議價權"淪陷"
預計後市行情持續疲軟
2013年,對於煤炭市場來說,也是實行電煤合同完全市場化的第一年,失去了重點合同煤"保護價"的市場更加如履薄冰.
崔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電廠來找煤礦談價格,由於有重點合同煤的"保護價",因此煤企在談判時還能占據一定的強勢地位,如今,這樣的局麵完全"反轉"了.許多電廠都儲備了近一個月的庫存,加上用電需求不旺,煤炭市場完全進入了"買方市場","基本上都是煤礦求著電廠來買煤".
有消息顯示,2013年的電煤談判,盡管早在去年11月便已開始,但由於國內電力集團的強勢,國內五大發電集團和各大煤炭集團的談判至今仍未結束.
據了解,2012年之前,合同煤價要低於市場煤價,因此國內各大煤企紛紛降低合同煤的銷售比重.
但自2012年5月以來,市場煤價的持續走低,導致市場煤與合同煤的"剪刀差"不斷縮小,煤炭議價主動權也從"賣家"煤企的手裏交到了"買家"發電企業的手裏.
關大利告訴本報記者,當前煤炭市場依然處於消費淡季,下遊企業需求不足,采購意願不強,觀望氣氛依然較重,預計短期國內煤炭市場疲軟的行情還將繼續延續一段時間.
在國內沒有出台明確經濟刺激情況下,煤企隻能死守當前成本線,後期煤價繼續下行空間不大,預計6月市場或有止跌跡象.今年煤炭市場的表現,隻能寄希望於9月份開始的冬季用煤旺季行情.
1.煤炭價格上半年持續下行
"黃金十年"行情結束
"自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就沒上漲過,如果說肉禽價格受H7N9的衝擊還有觸底反彈的希望,那麽煤炭價格比肉禽市場還要悲慘得多",昨日,內蒙古鄂爾多斯一位煤礦銷售負責人崔先生的語氣顯得十分悲觀.
據崔先生透露,在當前的弱市行情下,鄂爾多斯地區煤礦有接近一半企業停產,比如在鄂爾多斯東勝地區,他所知道的35座煤礦有17座停產,而維持生產的煤礦也已減產.而山西、陝西等地中小企業減產關停的現象同樣十分普遍.
據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截至5月1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報收612元/噸,創下三年新低.自2013年以來,動力煤價格指數一路下跌,價格也從年初的633元/噸跌至目前的612元/噸,跌幅約為3%.
崔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所生產的煤質相對較好,因此還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但銷售情況也不盡人意,銷售價格逼近成本,如果未來形勢不能有所扭轉,也將麵臨關停的命運.
一直以來,大秦鐵路被譽為煤炭市場的"大動脈"而受到業內普遍關注,然而,受煤炭市場飽和及庫存充沛的影響,前不久大秦鐵路的檢修卻沒有像以往一樣引發煤炭價格上漲.
據了解,大秦鐵路每日運能在129萬噸左右,在鐵路檢修之時,各地電廠由於需要用煤從而造成煤炭價格小幅上漲,隻有等到大秦鐵路檢修結束後,煤炭價格才有所回落.
"以前大秦線檢修都會引起煤炭價格小幅上漲,盡管漲幅不一,但差不多都有每噸上漲幾十元的幅度,今年不漲反降,足以說明市場的供求狀況",崔先生歎了口氣.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告訴本報記者,煤炭市場正經曆一輪大幅下挫行情,雖還不能說煤炭行業"黃金十年"已經完全結束,但是煤炭正在接受新的洗禮卻是不爭的事實.
2."煤炭壓港"現象層出不窮
市場產能過剩高達5億噸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高原認為,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用電量提升緩慢,從而造成市場對動力煤需求疲軟,煤企陷入困境.
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對整體能源消費水平一般,1-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6303億千瓦時,雖然同比增長4.9%,但第一二產業能耗增速緩慢,甚至出現了個別月份環比下降的局麵,顯示出製造業仍然疲軟的困局.
進入5月,往年這個時段受氣溫升高及生產開工旺盛的影響,社會用電量一般大幅提升,從而帶動煤炭價格上漲.但今年5月,國內用電量需求依然不旺,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數據顯示,全國日發電量仍維持在130億千瓦時的低位.
據中宇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多地電廠在庫存高企的影響下,降低動力煤采購價格,導致電廠與煤企、貿易商難以達成統一,成交困難.
截至5月17日,沿海浙電、上電、粵電等六大電廠庫存總量為1522.04萬噸,較上周減少了73.55萬噸;六大電廠日耗總量為67.34萬噸,較上周同期增加了0.73萬噸.六大電廠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為22.6天,較上周同期減少了5.7天,但煤庫存可用天數仍居高不下.
除了電廠,各大港口煤炭庫存也出現"煤炭壓港"的現象.盡管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由5月14日的546萬噸降至5月19日的521.2萬噸,一周內減少了24.8萬噸,但業內專家表示,由於電力、鋼材和水泥等耗煤行業需求不振,來港拉煤積極性不高,"預計近期秦皇島港庫存將保持整體上漲的態勢".
崔先生表示,2009-2011年,煤炭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麵,這讓煤企在去年消沉之時仍然保持新一年行情的樂觀,有些煤礦甚至蠢蠢欲動準備年後"大幹一場",從而把以前的行情利潤補回來.
但事實上,2012年市場出現"大反轉",社會庫存首次突破3億噸,達到3.44億噸.而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或將可能達46.3億噸,市場需求僅為41.2億噸,"5億噸的剩餘"幾乎相當於內蒙古地區半年的產量.
3."價格倒掛"進口煤便宜暢銷
國家擬出台辦法規範市場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向記者介紹,煤炭市場除了庫存高企之外,國內外煤炭價格的"倒掛"現象突出也影響市場走勢,從而造成一邊產能過剩、一邊進口煤炭的現象.
據了解,雖然國內煤價一直在下降,但仍降不過進口煤炭,價差仍在每噸20-30元,足以支撐進口煤持續高位運行.而進口煤在經曆一、二月低穀後,經曆價格暴跌後的進口煤正在中國"搶灘登陸",從而讓我國進口煤炭數量再次增加.
來自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增長25.6%;進口煤均價為91.6美元/噸,跌17.8%.在我國進口煤炭增長的同時,出口卻在下降,1-4月,我國出口煤炭285萬噸,同比降29.1%,從而進一步衝擊內貿煤市,擠壓了國內煤企的生存空間.
崔先生告訴記者,以印尼為首的進口煤之所以賣得那麽便宜,每噸便宜國內的20-30元,是由於進口煤的煤質存在一定的問題,含硫量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嚴重的汙染,甚至還存在缺斤短兩等現象,但由於比別人價格便宜,因此還有大量的買家出現.
為了提升進口煤的質量標準,降低煤炭進口量以穩定煤價,日前,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於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過25%,含硫量不超過1%,並對進口商設定準入門檻.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姍姍告訴記者,對相對劣質煤的禁止進入,一方麵有利於減少劣質煤燃燒產生的汙染物,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另一方麵,對進口市場參與者的資質限製,有利於規範整體市場,利於整個進口煤市場繼續平穩向好發展.
觀察
煤企議價權"淪陷"
預計後市行情持續疲軟
2013年,對於煤炭市場來說,也是實行電煤合同完全市場化的第一年,失去了重點合同煤"保護價"的市場更加如履薄冰.
崔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電廠來找煤礦談價格,由於有重點合同煤的"保護價",因此煤企在談判時還能占據一定的強勢地位,如今,這樣的局麵完全"反轉"了.許多電廠都儲備了近一個月的庫存,加上用電需求不旺,煤炭市場完全進入了"買方市場","基本上都是煤礦求著電廠來買煤".
有消息顯示,2013年的電煤談判,盡管早在去年11月便已開始,但由於國內電力集團的強勢,國內五大發電集團和各大煤炭集團的談判至今仍未結束.
據了解,2012年之前,合同煤價要低於市場煤價,因此國內各大煤企紛紛降低合同煤的銷售比重.
但自2012年5月以來,市場煤價的持續走低,導致市場煤與合同煤的"剪刀差"不斷縮小,煤炭議價主動權也從"賣家"煤企的手裏交到了"買家"發電企業的手裏.
關大利告訴本報記者,當前煤炭市場依然處於消費淡季,下遊企業需求不足,采購意願不強,觀望氣氛依然較重,預計短期國內煤炭市場疲軟的行情還將繼續延續一段時間.
在國內沒有出台明確經濟刺激情況下,煤企隻能死守當前成本線,後期煤價繼續下行空間不大,預計6月市場或有止跌跡象.今年煤炭市場的表現,隻能寄希望於9月份開始的冬季用煤旺季行情.
下一篇:稀土泡沫破裂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