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鑫資源張睿:海外投資後期管理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隆鑫資源張睿:海外投資後期管理
發表時間 :2014-05-23    來源:
  
  投資是一個帶有明確目的的長期係統工程,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投資的過程包括項目篩選、調查,投資決策和投後管理等多個階段,歸納起來可分為投前和投後,兩者在字麵上雖有“前”“後”之分,而在實際操作中需要並行開展,地位同等重要。
  以財務回報為目的的投資需要優秀的投後管理作為保障措施,而以戰略或者產業布局為目的的投資,因其實現投資目的的核心階段在投後,因此更加重視投後的運營和管理。直白地說,即使投前決策再好,平庸的投後管理會減低收益,而糟糕的投後管理則可能導致一項投資的徹底失敗。所以,投後管理是為達到最終投資目的,完成整個投資的關鍵一環。
  投後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三點:一是確保完成投後的操作,二是在投資過程中保護投資者自己的利益,三是為達成最終投資目的提供保障。由此可以得出持股比例不是深入參與投後管理與否的必要因素,而投資目的才是。比如,一般來講,財務投資者以財務收益作為主要的甚至全部的投資目的,在根本上並無深入介入投後管理的需求和必要,同時其在投資決策前更加注重對現有運營團隊的考察,後期自然對管理介入的較淺或較少。而產業投資者對投資目的賦予了財務回報以外更加廣闊的內涵,包括戰略布局,資源控製,風險對衝等,需要在投後通過一係列後續操作來實現,這從客觀上就要求投資者要深入參與乃至設計謀劃投後的管理和運作等經營活動。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外部世界與中國的接觸增多,兩種投資方向所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相同的,因此兩種投資方向下的投後管理在性質和結構上差別也並不大。主要的不同源自不同的出資方各自對投後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處理方式。在這方麵,外資更多的是外向主動型的而中資更多是內斂被動型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投後公司運營中,同樣遇到語言障礙,製度矛盾和文化衝突等固有的係統差異時,外資更多的是采取改變外界的方式來解決,如在華外企使用英語,執行母公司製度和推行西化的思維、行事方式等。而中資在海外則更傾向於內在的自我改變方式來解決,如在各方麵尊重本土元素,入鄉隨俗地做自我調整。外加我國的招商引資政策下的大量軟硬的優惠條件更給予外資在華管理的一係列便利。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兩種管理上的差異,總的來說,外資的在華做投後管理相對中資的海外投後管理要簡單。
  中資海外投後管理主要會碰到什麽問題?
  主要問題來自於如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語言障礙。比如公司日常運營的時候,中外員工之間因語言不同形成的障礙會降低工作效率。
  還有行業慣例差異。中外員工都傾向於使用自己熟悉的行業標準和操作慣例來運營項目,而不能了解並熟練掌握對方的標準和管理會給運營帶來成本增加,降低效率甚至造成損失。
  再就是法律體係不同。法律製度的不同也會給管理增加難度。比如西方的一些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法律法規追求公平原則,非常注意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而在中國則更傾向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支持大股東的意誌和行為。這就造成按照中國的管理方式可以在國內做到的很多運營操作在海外是難以實現的。
  公司管理製度的差異也是個問題。不同的公司管理方式和製度的銜接也會給投後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比如國內母公司按照國內製度對海外控股上市公司提出及時匯報的要求,而某些此類製度要求是違反當地交易所公開批露原則的,堅持執行會給控股海外上市公司經營的合法合規性帶來致命的傷害。
  最後一點是中資海外優秀管理人員選派困難。由於開放較晚,目前在我國語言好、專業背景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經驗,年齡適當,家庭條件允許海外派駐管理的人才極度稀缺。這也給中資海外管理進一步增加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