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產業應準備好迎接“國際化”
發表時間 :2014-09-25 來源:
訪世界黃金協會主席蘭德爾·奧利凡特
黃金,作為一種“貴族金屬”、一種財富的象征,以其獨有的社會屬性,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過去10年,我國黃金市場發展迅猛,金飾及投資領域的消費曾在一段時間內一度完成了344%和5000%的飛速增長,而供給量也在20年間完成了267%的增長。
從財富增長、經濟發展、黃金的生產與消費等方麵看,中國儼然已經處於全球黃金市場的中心。而在未來6年中,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產階級群體還將持續擴大,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政府對黃金消費的支持會是市場持續增長的動力。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黃金大會上,世界黃金行業協會與中國黃金協會簽訂了《全麵戰略合作協議》。有觀點認為,此次合作旨在推動我國黃金行業企業走向國際,促進我國黃金市場持續發展。
那麽,戰略協議的簽訂到底對我國黃金產業的發展有哪些意義?而我國黃金產業發展目前擁有哪些優勢,又麵臨哪些困難和問題?世界黃金協會主席蘭德爾·奧利凡特(Randall Oliphant)針對這些問題,逐一給出答案。
與世界市場“隔水相望”
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國黃金產業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段。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黃金產量為428.163噸,同比增長6.23%,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黃金消費首次突破千噸大關,也首次超過印度位居世界第一。這也恰好印證了今年2月18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報告稱“中國2013年黃金需求創下曆史新高”的說法。
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黃金產量完成211.073噸,與去年同期相比,黃金產量增加18.251噸,同比增長9.47%。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169.051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15%;有色副產金完成42.022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5.22%。黃金產業的異軍突起還表現在黃金進口量和加工量也同樣穩居世界第一。
但是,作為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國、消費國、進口國及加工國,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度卻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或者僅限於“蜻蜓點水”。蘭德爾·奧利凡特表示,世界黃金協會裏涵括全球二十大的黃金生產商,隻有一個在中國有相應的業務。而中國黃金主要是在中國內部運營,並沒有走向國際市場。對此, 蘭德爾·奧利凡特還表示,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黃金大會上,世界黃金協會和中國黃金協會簽署的這份戰略合作協議,對於雙方來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雙方合作可以在金飾開發、向各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進行金礦開采等方麵獲得更多突破。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世界黃金協會和中國沒有合作,那我們怎麽還能稱得上是世界黃金協會?而且還有另外一點十分重要:很多金礦開采往往都是很大的項目,需要幾家公司合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各個公司之間相互加深了解,那肯定在未來有潛在的合作機會。” 蘭德爾·奧利凡特表示,世界黃金協會早在1993年就進入中國,也逐步在中國開展了一些工作,比如和中國工商銀行合作開通了黃金儲蓄帳戶;著重加強對黃金飾品的開發;開展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合作,幫助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為全球領先的黃金交易市場等。
技術與管理理念差距亟待彌補
雖然相對於過去幾十年,目前中國黃金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中國黃金企業和世界各大洲的黃金生產商相比,其實能力及經營理念都是存在差距的。
近年來,在黃金產業領域,真正能夠在黃金工業中實踐的科技創新並不多,所以產業發展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飛躍性的質的提升。在行業內,很多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使用的工藝如今還在沿用,包括在開采、選冶、分離和提煉以及自動電鍍的各個生產階段。
蘭德爾·奧利凡特表示,事實上,這樣的挑戰也不僅僅是隻有中國在麵對。任何一家公司,從國內的市場起家,而後一直在國內運作,要想實現國際化,就都會麵臨這樣的挑戰。南非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南非的黃金公司就隻關注在南非開采金礦,至於同行在北美洲、在亞洲是怎麽做的,他們並不關心。
對於如何來改造中國的黃金產業,包括一些行業企業的管理理念,使其更快實現國際化,其實,蘭德爾·奧利凡特過去對此想過很多。
他認為,加強交流是必須的,通過交流共通,各方都能了解在黃金市場發展、黃金開采以及在地理和環保社會責任等方麵的最佳做法。“其實每家公司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但是,一百年前的采金礦和今天的金礦相比,開采工人的人身安全保障一定是進步的。”
針對中國黃金產業在最近幾年的變化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蘭德爾·奧利凡特認為,在過去10年,中國黃金產量基本上增加了267%,增長的速度很快。另外還有一個趨勢是,中國的黃金開采公司已經從過去的700家縮減到了現在的500家,因為政府和各個相關的部委都在鼓勵這個行業進行整合,以便應對更高級別的競爭和服務更大規模的開采。以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為例,它每年的黃金產量大概是120萬盎司,而北美的公司一般年產量是500萬到700萬盎司,開采能力上的差距顯而易見。而縱觀全球,一個大的金礦開采項目往往要耗資至少40億美金來開發,所以更高級別的開采需要大公司的充足資金參與。在談到中國黃金產業的發展趨勢時,蘭德爾·奧利凡特認為,行業整合還會繼續下去;隨著黃金開采新技術的應用,中國黃金產量還會增加;隨著與世界市場的溝通和融合,中國的黃金市場會繼續國際化。
價格下跌帶來的蝴蝶效應
事實上,從最近的統計數據來看,黃金產量繼續增長的同時,黃金消費量卻出現明顯下滑。2014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量達到569.45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消費量減少136.91噸,同比下降19.38%。其中,黃金首飾用金426.17噸,同比增長11.02%;金條用金105.58噸,同比下降62.13%;工業用金26.75噸,同比增長11.32%;金幣及其他用金10.95噸,同比下降44.3%。據分析,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整體低迷以及漲跌不定的趨勢影響了黃金消費市場,同時也對行業本身產生了一係列的蝴蝶效應,比如對勘探的投入以及行業的海外擴展的影響。
蘭德爾·奧利凡特表示,在國外,一些國際黃金公司大量的縮減成本,來應對黃金價格的下跌。“比如說,他們解雇了很多雇員,並且盡量降低黃金儲量的價格和開采成本、更加關注高品位金礦、暫停一些可以緩衝的開發項目,出售非核心資產等。”
黃金價格持續下跌,利潤大幅縮減,勘探成本卻不斷攀升,使得更多的業內人士擔心,企業也會對勘探業務進行縮減。事實上,這樣的影響已經變成現實。蘭德爾·奧利凡特表示,現在,在市場上相關的影響已經出現了。比如說,礦藏探測的投入已經變成了3年前的一半,而黃金礦業公司所擁有的可以使用的資本也在不斷減少,導致最近發現新的金礦礦源也在減少。而這樣的情況,可能在未來的兩年內還會延續下去。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看,蘭德爾·奧利凡特更傾向於行業市場會更加健康發展,“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比如以百年來計,我相信還是會有人比較積極地從地下開采出黃金,也會有消費者仍然非常喜歡購買黃金。總而言之,我覺得從長期來看;黃金市場仍然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市場,還是會有非常積極的以消費需求為驅動的采礦行為”。
黃金價格下跌,也導致了眾多海外黃金企業股價的下跌。有觀點認為,這是“走出去”的好機會。對此,蘭德爾·奧利凡特認為,海外擴展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購買的資產存在什麽問題,能不能解決”。
蘭德爾·奧利凡特最後分析認為,目前,黃金市場暫時遇到了一些困難,如資產的價值、現金流等,但是從長期來看,黃金市場還會是一個健康的市場。□
下一篇:黃金市場走勢未必那麽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