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澳大拉西亞院士熊小放
發表時間 :2015-02-11 來源:有色報
近日,在“澳大拉西亞礦業與冶金學會(簡稱AusIMM)中國籍入選院士(Fellow)頒證儀式”上,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熊小放獲頒證書,成為國內第一批加入AusIMM的高級礦業專家,也就是第一批中國礦業界具有全球認可的可簽署礦業市場技術公眾報告、及其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支持性文件的“合資格人”(具有在證券市場簽署公開礦業技術公眾報告資質的人)。
當前,由於文化、語言上的明顯差異以及國內地礦界與國際礦業的工作規範、標準上的較大差異,中國地質勘查成果報告和其他礦業谘詢技術報告往往難以獲得國外公開礦業市場及投融資者的理解和認可。並且,由於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批具有國際認可的地質、采礦、選礦、冶金和環保等方麵的礦業技術公眾報告簽字權的專家,使得我國海外地質工作成果、谘詢成果以及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長期依賴於國外專家的簽字,這已經深刻影響到國內礦業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為扭轉這一不利局麵,2013年10月,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與澳大拉西亞聯合礦石儲量委員會(簡稱JORC委員會)和AusIMM學會共同舉辦了“澳大拉西亞聯合礦石儲量報告規範和澳大拉西亞礦業與冶金學會院士入會輔導培訓班”。最終,包括熊小放在內的國內29名有色、冶金、煤炭等相關行業的礦業專家被授予“AusIMM學會院士”稱號,為構建我國合資格人製度的建設開創了先河,對中國礦業資本市場建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筆者對熊小放進行了專訪。
筆者:當前,在國內企業持續“走出去”的過程中,礦業開發工作全過程需使用國際上認可的規範和標準,才能使最終完成的技術谘詢報告能夠得到國際上權威專業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認可。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國際礦業規則的具體含義。
熊小放:事實上,“國際礦業規則”從來就沒有明確的定義或標準,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相對可靠的範疇,我認為:被國際礦業主流市場認可的規則暫且可被稱為國際礦業規則。
從世界範圍和行業發展曆史看,過去一直存在著以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南非等國家為主要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體係,以及以前蘇聯、中國(1998年以前)等為代表的計劃經濟(政府)體係。目前,俄羅斯已經實行市場經濟,中國也在實行市場經濟,但政府對市場的微觀影響仍然存在。即使如此,仍然可以確認的是,市場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同認可的經濟管理模式,以美英為代表的傳統市場經濟國家製定的一係列市場經濟規則必然自動成為現在和未來市場主流規則。
筆者:和過去傳統計劃經濟的項目管理模式相比,市場經濟項目運作管理規則的特點是什麽?
熊小放:從國家大的宏觀政策,到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行為和技術規則,計劃經濟體製主要采用“法律-政府政策、規定、規章、文件-國家、行業技術規程、規範、標準-企業技術規範、標準”的管理體係。在市場經濟下,管理層次則為“法律-政府政策、法規-行業協會行為規範-企業技術指南或規範”。
具體來看,雖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同為4個管理層次,但市場經濟的國家經濟管理處在第二個層次,也就是說,政府層次的管理是相對簡單的。進入第三個層次,政府完全退出,行業協會的管理也僅局限於個人行為規範方麵,通過其所強調的勝任性、透明性和客觀公正性原則,來規範工作過程和成果展示,並非提供技術規範標準方麵的管理。在這個層次的管理上,計劃經濟體製下,由於往往會將行為管理和技術管理有所混合,甚至混淆,導致執行層麵的行為和技術標準難以區分。而在第四個層麵,即企業管理層麵,企業的技術標準指南如果全部照搬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和規範,則可能導致技術固化,這無疑會弱化企業的技術更新、改進和進步,相比較而言,市場經濟管理模式下在技術層麵的“指南化”將有利於降低這種現象發生。
筆者:對於國內企業來說,為什麽要遵循國際礦業標準?
熊小放: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在現階段,政府在第三個層麵的管理上還沒有完全退出,行業協會的跟進程度和速度都有待加深和提升,而具體執行人員在意識上和執行過程中,也往往停留在舊有第三個層麵的依賴上,技術谘詢工作成果的展示都按照國家或行業標準要求執行,成果以結論展現為主。眾所周知,第三方評估必須以熟悉和了解項目所有相關適用標準規範為基礎,不提供或較少提供工作過程方法信息的技術谘詢成果不透明,會導致第三方充分評估的需要難以真正滿足,也就會影響其在評估過程中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製的程度和速度。
我想,這也就是當前我們經常遭遇按照中國方式開展的谘詢成果不被國際主流市場體係認可的原因。比如,地質資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程技術谘詢成果都必須至少提供符合中國和國際礦業主流標準的兩種版本,這一方麵會導致投資成本的增加,降低項目運作效率;另一方麵,更會極大地影響我國地質資源和礦業工程技術谘詢工作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被認可程度。
筆者:具體來說,當前國際礦業標準(準則)都包括什麽?
熊小放:當前,英、美等傳統市場經濟國家的礦業協會的聯合組織建立了一套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則,也是國際礦業資本市場認可的規則,這個組織是國際礦業與冶金理事會所屬的機構,由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美國、西歐、智利、俄羅斯、蒙古等8個國家(地區)礦業組織組成的礦產儲量國際標準委員會(CRIRSCO),並製定了CRIRSCO 模版。以上這些國家或地區組織按照該模板結合自己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特點製定各自的規則,從而有了著名的澳大拉西亞(包含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南太平洋國家)的 JORC Code、加拿大的NI43-101 Code 和南非的SAMREC Code等。
筆者:這當中有哪些問題是需要關注的?
熊小放:首先,這些規則不是地質專業技術規範(Standard),而是礦業谘詢工作行為規則(Code))。規則的製定,旨在滿足投資者、潛在投資者及其顧問的決策、分析評估要求,其要求是我剛才提到過的勝任性(合資格性)、透明性和客觀公正性(具體性、詳實性)。
其次,這些規則的內容包括:礦業谘詢階段的劃分及要求,找礦結果、礦產資源報告內容和可行性研究結果報告(儲量估算報告),礦產資源谘詢,采礦工程工藝谘詢,選冶工程工藝谘詢,基礎設施工程谘詢,環境評估及保護谘詢,礦業經濟評估谘詢,礦業市場評估谘詢,法律、政府政策及管理,社會環境評估谘詢等工作。規則之所以要求將大量地質內容詳細明確列出並詳細澄清,是因為在礦業投資風險控製的以上幾大方麵中,礦產資源是礦業投資開發的核心,同時礦產資源估算結果始終存在大量推測因素,這是礦業投資開發的首要和最大風險,盡可能詳盡的數據資料,將對全麵了解信息進行研判提供幫助。
最後,礦石儲量評估報告不是地質工作報告,是可行性研究內容及成果報告,礦石儲量結果不是地質評估估算結果,是可行性研究評估估算結果。
筆者:國內企業如何才能獲得進入國際礦業谘詢市場的資格?
熊小放:要獲得進入國際礦業谘詢市場的資格,首先,必須有一批擁有在國際礦業投資市場提供谘詢報告簽字資格的個人(國際谘詢市場的資質隻給予個人,並需要個人承擔終身責任)。其次,礦業谘詢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報告的展現方式必須符合CRIRSCO模板規則或各個國家或地區協會相關規則及上市規則。最後,擁有一批了解並遵守該規則的專業人員(可以沒有簽字權)和機構提供支持性研究工作。
筆者:具體來說,這些擁有在國際礦業投資市場提供谘詢報告簽字資格的個人的權利是如何體現的?
熊小放:以AusIMM學會院士為例,國內目前有29人擁有此院士身份,這批人員有資格審核簽署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南非、西歐、智利和俄羅斯等國證券市場,以及認可這些國家規則的中國香港、新加坡、新西蘭等證券市場的公眾技術報告和支持它們的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等谘詢報告。
筆者:對於國內礦業谘詢企業而言,進入國際礦業市場的標誌是什麽?
熊小放:礦業谘詢工作進入國際礦業市場的標誌是企業所提供的礦業谘詢報告能夠為國際礦業投資市場所認可。
國際礦業投資市場分為公開市場和非公開市場。一般情況下,公開市場對谘詢報告的要求高於非公開市場,因此,對於國內企業而言,所提供的谘詢報告,包括礦產資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年度資源/儲量報告如果能夠成為主要國際礦業公開市場上市的上市公司公開報告或支持性報告,就意味著國際市場的接納和融入,也將為下一步深入推進國際化進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