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發表時間 :2015-04-16 來源:
盡管礦業開發為國民經濟做出巨大貢獻,但因為環境的問題,似乎越來越不招人“待見”。記者近日采訪了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選礦研究所副所長朱一民,他認為應該理性看待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通過技術創新與研發,完全能做到開發礦業、發展經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
記者:現在不少人把環境的汙染歸結於礦業的開發,您如何看待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朱一民:過去,由於一些礦山企業不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確實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誘發次生地質災害,同時也嚴重阻礙了礦區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整個礦業從來沒有停止過走綠色發展的道路。2007年,綠色礦業理念首次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提出;2008年,國務院首次明確了發展綠色礦業的要求,並確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綠色礦山格局”的發展目標;2010年,國土資源部製定了《關於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整體思路;2011年,發展綠色礦業被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納入“十二五”規劃。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後,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更是進入了一個跨越式發展階段。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600多家。這些年,許多集團公司以建設綠色和諧礦山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在最大限度地減少采選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同時,還加強礦山環境治理,美化亮化礦區環境,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三廢”(廢渣、廢水、廢氣)排放。
國家對在綠色礦山建設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方麵取得成效的礦山企業給予了政策支持,激勵礦山企業實現綠色開采、綠色發展。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在開發礦產的同時很好地進行環境保護。
記者:我國有色金屬的采、選、冶及深加工發展現狀如何?在哪些方麵更有優勢?還有哪些亟待破解的發展瓶頸?
朱一民:近30年來,我國全麵開展了現代化采礦工藝和技術的科研攻關,特別是在露天陡幫開采、間斷-連續開采、無廢開采、大規模采礦、岩體支護與加固、礦山防治水等方麵取得了重大成就。雖然我國金屬礦采礦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後一定時期內,采礦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無廢開采、機械化大規模開采、連續采礦、深井采礦和充填采礦等工藝和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采礦技術條件的複雜化,還將逐步發展露天地下聯合采礦技術、無爆破采礦技術、自動化采礦技術和連續采礦技術。
隨著礦石性質趨於複雜化,礦石難選程度的增加,必然要求選礦技術和選礦設備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選礦設備的研發本著高效、節能的原則,在細泥選礦設備、大型浮選設備的應用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一些複雜難選礦如銅鉛分離、無氰浮選等關鍵技術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雖然我國有色金屬選礦工業取得了重大進展,建立起涵蓋幾乎所有有色金屬礦種的選礦工業體係,取得了眾多的科技成果,選礦學術理論研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在高效、環保浮選藥劑的開發利用方麵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我相信,在廣大礦物加工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礦物加工技術將會獲得突破。
近年來,有色金屬冶煉和深加工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部分資源斷層、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規劃滯後、環境汙染嚴重等。新時期,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發展有色金屬產品深加工,依靠科技進步,創新發展模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同時,擴大冶煉規模,建設資源開發、冶煉加工、材料研發三大板塊,實現由資源消耗型向環保效益型轉變;鼓勵采用先進的冶煉及深加工技術,大力推廣資源利用率高、汙染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和設備。
雖然我國采選冶及深加工的某些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有些領域的技術裝備水平及自動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記者:請舉例說明哪些先進的采、選、冶及深加工技術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
朱一民:我列舉選礦技術研究的兩個典型實例:一個是複雜難選鉛鋅硫銀礦清潔高效選礦分離技術及工業應用;另一個是低品位鎢鉬鉍複雜難選多金屬礦高效選礦技術開發研究與應用。
複雜難選硫化鉛鋅硫銀礦的分離是選礦領域中的一個難題,在生產中主要采用氰化法,會降低伴生金、銀的回收率,同時造成嚴重的環鏡汙染。我們針對複雜難選硫化鉛鋅硫銀礦的性質特點,開發了在中性pH值條件下,高效、環保、同時滿足多種不同性質礦石鉛鋅硫分離的組合抑製劑和組合捕收劑,在不增加選礦成本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鉛、鋅、金、銀的回收率。該技術具有穩定、可靠、適應性強、易於操作等特點,使企業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此項技術的應用在複雜難選硫化鉛鋅銀礦選礦技術領域具有重大創新和突破,整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目前還有許多礦山仍在使用氰化物,並存在使用氰化物也無法有效分離有價金屬、伴生元素回收率低的情況。因此,無氰、低堿清潔高效選礦技術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另一個攻關的難點是低品位鎢鉬鉍複雜難選多金屬礦高效選礦技術開發研究與應用。含鎢、鉬、鉍、鐵、螢石的低品位複雜多金屬礦的選礦,是世界上一大選礦難題。幾十年來,由於眾多選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於該類礦石的難選程度高,選礦工藝、選礦藥劑存在缺陷,仍然存在著選礦工藝複雜、有價金屬礦物分離困難、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我們針對低品位鎢鉬鉍複雜難選多金屬礦的工藝礦物學特征,研究開發采用浮選-磁選聯合選礦工藝技術,研製出特效含鈣礦物分離藥劑,在鎢鉬鉍多金屬礦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高效回收了鎢、鉬、鉍、鐵、螢石、石榴子石、黃鐵礦等有價金屬及非金屬礦物,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大於80%,精礦產率達70%,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僅占30%,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該項技術的實施為老礦山企業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對低品位複雜鎢鉬鉍多金屬礦選礦技術開發研究及應用具有指導和示範作用。
記者: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致力於哪些行業關鍵性技術研發?如何實現技術的產業化?采取的是哪種模式?
朱一民: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注重科技創新,致力於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完成重點科研項目4000餘項,尤其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複雜難選多金屬礦、氧化銅鈷礦選礦技術、綠色石煤提釩、高碳鎳鉬礦選冶聯合技術開發、選礦藥劑以及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研製等專業領域樹立了自己的科研品牌。
我們在清潔選礦領域擁有複雜銅鉛鋅共伴生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推出的複雜難選低品位多金屬礦清潔選礦技術,大幅提高了金屬回收率;低溫條件高效選礦藥劑及工藝,解決了冬季礦山選礦回收率低的世界性難題;無氰低堿環保選礦藥劑及工藝,成功替代了氰化物等劇毒藥劑,該研發成果已在湖南柿竹園和寶山有色、西藏等地以及澳大利亞、剛果(金)等國成功推廣應用,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們在有色環保領域掌握的技術包括:選礦廢水利用與零排放技術,通過選礦工藝及藥劑製度的調整和優化,結合環保工藝,實現選礦廢水重複利用與零排放;鉛鋅冶煉難處理廢水治理及回用技術,在株洲冶煉廠應用,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中推廣應用的重金屬汙染礦山複墾及工業場地修複與治理技術、重金屬冶煉廢渣汙染堆場治理與修複關鍵技術、重金屬汙染土壤和汙泥化學工程修複技術等,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
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主要通過與企業合作或者自主投資的模式實現關鍵技術的產業化。2007年,我院投資2億元在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國家有色新材料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組建全資子公司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服務,目前具有年產2500噸鋰離子正極材料的能力,已成功實現包含鈷酸鋰、三元材料等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其中高電壓鈷酸鋰及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產品性能國內領先。另外,還有自動給藥機成功研製,在國內多家礦山企業應用,並受到好評。
上一篇: 國土部姚華軍詳解礦業權統一配號係統升級
下一篇:專訪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