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企“走出去”恰逢千載良機
發表時間 :2015-07-14 來源:
中鋁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礦企“走出去”恰逢千載良機
近日,中鋁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在接受《中國黃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礦企“走出去”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中國礦企應改變以往單打獨鬥的做法,抱團‘走出去’。”王思德說。他同時提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應建立自由貿易區。
在全球礦業企業發展低迷時期,中國的礦企如何在“走出去”的同時又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王思德認為,中國礦企“走出去”一定要合作,相互聯合。
“在礦業下行的過程中,中國礦企生存壓力更大。”王思德說,“在中國礦企‘走出去’的過程中,要保持現金流,保持自己的資金鏈條不斷裂。”
中國礦企和西方國家的礦企相比,存在產業曆史較短、國際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因此,中國企業以往單打獨鬥的做法必須停止,一定要合作,抱團“走出去”,一定要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和社會的力量。中國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力、特點來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式。
“單獨‘走出去’的話,我們任何一家礦企和國際大型礦企都不在一個競爭水平上,能量很小。但是,中國企業聯合起來,力量非常巨大,任何企業和中國企業都不敢PK。”王思德說。
中國的礦業企業麵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下,如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王思德提出了自由貿易區的想法。
王思德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係統工程,中國的發展要和相關國家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一起發展、利益攸關的共同體。“中國要形成一個大家共同的市場,有了這個市場,才能促進大家共同的發展,那麽這個市場就是一個自由貿易區。”王思德說。如果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就不是中國自己的獨立發展,而是一個地區的共同發展,發展都會非常快。
在此情況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要能夠滿足這些國家發展的需要,就是基礎設施的改善。而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也會帶動其他的產業發展。王思德認為,在基礎設施優先、交通優先、電力優先的基礎條件下,能源、礦產變得至關重要,能源、礦產在這裏麵一定是暢通優先的方向。因此,將中國的產能和相關國家的優勢資源、市場進行整合,會產生很大的效率,產生互利作用,擴展了市場,形成更多的合作關係,並且促進中國和相關國家共同的國際化發展。
上一篇:新常態下謀求地勘單位新發展
下一篇:屈秀麗談鋼鐵行業經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