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我對未來煤化工發展的5點思考
發表時間 :2015-09-23 來源:能源報
本文根據作者在2015中國(鄂爾多斯)煤化工發展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產業取得了突出成績,當前經濟麵臨“新常態”,經濟結構、工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未來煤化工發展的方向是我們共同關心的課題。
近幾年,中煤集團高度重視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目前直接投資和控股的6個煤化工項目進展順利,榆林烯烴、圖克化肥、遠興甲醇、九鑫尿素已經投產,蒙大烯烴年內試車,平朔劣質煤綜合利用項目有望明年投運。 總結起來有幾點經驗:
1 堅持了坑口多元循環發展
我們綜合上下遊資源優勢,在坑口建設煤化工項目,形成煤、電、化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建設過程中將煤化工用水和礦井水通盤考慮,礦井水處理後供煤化工和煤礦使用,在解決了礦井水的疏放同時,也部分解決了煤化工項目的用水。
2 發揮了規模效益
煤化工已經成為中煤集團抵禦煤炭市場波動的重要力量,新上項目單體規模均為世界最大。已有烯烴產能120萬噸/年,甲醇80萬噸/年,尿素200萬噸/年,硝銨60萬噸/年,焦炭200萬噸/年,煤化工資產總額達到660億元,約占集團公司總資產的1/4。2015年上半年,煤化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利潤總額8.6億元,盈利能力較強。
3 做到了技術領先
我們選擇的工藝技術均為世界上最成熟、最先進的技術,與其相應的關鍵設備也采用了全球采購,體現了節能、環保、高效的要求。榆林烯烴項目在神華包頭烯烴項目的基礎上反複優化,大膽創新。圖克化肥堅持傳統產品闖出新路,采用先進的BGL氣化技術,在生產合成氣的同時,提取原煤中油氣成分,生產出高附加值副產品,提高了項目的綜合競爭能力。
體現了精幹高效
不論是化肥、甲醇還是烯烴項目,設計規模均為世界前列。嚴格控製煤化工項目用工數量,圖克化肥項目一期工程定員隻有800人,榆林烯烴項目定員不足千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傳統企業的數倍。
本人多年在煤炭行業工作,結合我們的煤化工實踐,談談自己關於未來煤化工發展的幾點思考:
差異化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西部資源富集地區煤化工示範項目發展迅速,不僅走出了一條煤化工發展的路子,可以說,為當前經濟的“新常態”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目前東部環境與土地容量趨近飽和,資源日趨枯竭,產業麵臨轉型升級,部分產業勢必向西部轉移,能源化工類項目開發重心也逐步西移。東部逐步發展低能耗的高端產業,減少環境汙染,獲取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紅利,西部在保障能源供給的基礎上,高起點構建以能源為主軸的多元新型工業格局,承接產業轉移的發展紅利。站在這個角度看,國家應該統籌區域總體環境和水資源容量,整體規劃煤化工等項目,而不能局限於一省一地區規劃,從而保障項目的經濟性、穩定性和環保性。
從煤化工項目自身看,應該結合上下遊資源等因素,發展多聯產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以產業集聚為原則,因地製宜,發展多聯產循環經濟。構建規模化、園區化、多元化、現代化的產業集群,堅持產業向基地集中、項目向園區集中,充分利用不同資源之間的元素互補,提高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資源多次轉化、梯級利用,構建節能低耗的產業模式。
規模化的發展方向
從中煤煤化工實踐來看,規模直接影響項目的競爭力。例如中煤榆林年產60萬噸烯烴,中間產180萬噸甲醇,折算甲醇完全成本僅1000元/噸,內蒙遠興能源的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完全成本達到1500元/噸,而龍化年產25萬噸甲醇,完全成本則達到1900元/噸。中煤圖克化肥一期年產175萬噸尿素,完全成本已經能夠達到1150元/噸,處於行業最低水平。
規模對於煤化工項目至關重要。單體項目規模小,必然工藝落後、係統複雜、勞動效率低,項目的經濟效益難以保障。規模化將最大限度提高效率,是技術和管理創新的集中體現,代表了先進生產力。隻有規模化、集約化,才能實現專業化、精細化,才能創造新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從而打造資源規模化、生產規模化、轉化規模化、輸送規模化的上下遊規模一體化現代工業範式高端化的發展路徑
十八大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國製造2025》也為未來指明方向。煤炭從傳統燃料到燃料與原料並舉本身就是能源消費的一場變革。未來煤化工技術空間很大,能夠通過技術革新縮短工藝路線,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安全可靠性。
近期我看到中石化和華電開展“智能工廠”建設的報道,對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推進製造業邁向中高端具有示範意義。煤化工本身就是諸多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的集成,從原料的選擇、工藝路線的研究、技術裝備的選型、產品結構的調整都是不斷研究、試驗和提高的過程。
目前,我國化工產業總體上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自主創新不足,產品低端化、同質化,競爭力不強,麵對產能過剩的市場形勢,高端化發展方向可能是必然的趨勢,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參與更高層次的國際競爭。 體製上的創新激勵
煤化工產業發展離不開科研和人才隊伍的保障。體製機製上的創新應該關注幾個方麵。
一要創新激勵機製,激發科研活力。目前科研機製不活,是影響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科研機構等人數較少的單位,局部推行員工持股或管理層持股,形成利益共同體,將有利於決策、管理和監管。
二要打造精幹高效的組織體係。近年來,中煤一直秉承著“精幹高效”原則建設項目,在項目和企業增多、資產規模翻番的情況下,6年累計減少用工近2萬人,化工項目在規模擴大的基礎上,用人僅為傳統企業的1/3。
三要創新文化機製。國有企業要有體現包容性文化的製度安排。創新和改革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對寬容失誤要有製度性安排,才能鼓勵大家去創新,去改革,從而推動企業發展,推動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整體發展。
全球化的競爭視野
煤化工產品對市場極為敏感,其產品實質上是全球市場、全球供給,因此其麵對的競爭是來自全球的,必須跳出國內看國內,跳出行業看行業,樹立產品競爭的全球觀。
必須清醒認識石油價格下行,美國頁岩氣革命,中東低價能源等正在取代廉價勞動力,塑造全球經濟新格局。而國內因為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過快上漲,產品成本上升較快,隻有先進的工藝、領先的技術、精幹的體製等因素的變革,才能彌補自身的短板,參與國際競爭。
上一篇:煤炭資源如何由黑變綠
下一篇:高效利用粉煤灰 推進工業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