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cong) 青海省國資委獲悉,西部礦業(ye)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礦集團)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決(jue) 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不斷推動企業(ye) 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截至第三季度末,該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522.59億(yi) 元,同比增長16.6,利潤總額47.95億(yi) 元,同比增長19.5%,上繳稅費26.47億(yi) 元,同比增長24.4%,生產(chan) 經營達到曆史最好水平。
西礦集團堅持把綠色發展融合到企業(ye) 改革發展全過程,積極探索環境保護和企業(ye) 發展協同共生的新路子,推動企業(ye) 高質量發展。
固牢生態優(you) 先理念,產(chan) 業(ye) 轉型塑造新格局。立足自身實際,西礦集團依托資源優(you) 勢,以綠色引領企業(ye) 轉型升級,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著力構建礦山冶煉係統循環經營模式。建設青海西豫環保升級及多金屬綜合循環利用改造、青海湘和綠色提質增效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提升金屬原料回收利用能力,達到綠色增效目的。深度開發利用鹽湖資源,高純氫氧化鎂產(chan) 品遠銷海內(nei) 外。紮實推進食用鹽品牌建設,綠色有機茶卡大青鹽走向全國百姓餐桌。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成功打造“茶卡鹽湖——天空之鏡”知名旅遊品牌,成為(wei) 青海旅遊新名片。西礦集團產(chan) 業(ye) 布局已從(cong) 單一的礦產(chan) 資源開發向礦山、鹽湖、生態三大資源綜合開發轉變,發展方式由低效粗放向綠色低碳循環邁進。
貫徹綠色發展要求,產(chan) 業(ye) 變革體(ti) 現新質效。西礦集團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把綠色發展要求貫穿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廣泛采用先進生產(chan) 工藝與(yu) 技術應用於(yu) 礦山開采等生產(chan) 領域,有效降低了生產(chan) 經營活動中的環境負荷。全麵實現內(nei) 部工業(ye) 固體(ti) 廢棄物大規模資源化利用,地下礦山全部實施充填式采礦,2023年公司采掘廢石利用率提高至74.68%,尾礦排放量減少28.35萬(wan) 立方米,固體(ti) 廢物安全處置率和選礦廢水回用率達100%。
踐行低碳循環理念,減碳固碳取得新成效。西礦集團牢牢把握產(chan) 地綠色能源優(you) 勢,全麵優(you) 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廣應用餘(yu) 熱利用技術,近三年累計餘(yu) 熱發電3.1億(yi) 千瓦時,節約能耗38萬(wan) 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萬(wan) 噸。自建西藏果多水電站、四川呷村水電站,年發電12億(yi) 千瓦時。開啟純“綠色運輸”新模式,建成2座全自動智能換電站,投用40輛90噸級純電動寬體(ti) 礦用卡車,成為(wei) 世界海拔最高的純電動重卡運營示範項目。利用礦山閑置土地布局光電項目,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ti) 係,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73.35%,萬(wan) 元產(chan) 值能耗降低至223千克標準煤,年碳排放增量下降至15.49%,清潔生產(chan) 達到國內(nei) 一流水平。同時,種草、種樹新增綠化麵積173.84萬(wan) 平方米,林草一體(ti) 化趨於(yu) 完善,碳匯能力及碳匯水平進一步提升。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傳(chuan) 統業(ye) 務實現新升級。西礦集團持續加強原創性科技創新,建成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26個(ge) 國家、省市級科技研發平台,與(yu) 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長期科技聯合攻關(guan) 模式,解決(jue) 了多項行業(ye) 級瓶頸問題。目前該公司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e) 9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6家,西部鎂業(ye) 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zhuan) 業(ye) 領軍(jun) 示範企業(ye) 。以數智化轉型為(wei) 目標,建成企業(ye) 智慧管控中心將數字信息技術融入生產(chan) 管理各關(guan) 鍵環節,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全力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在玉龍銅礦采礦區建設5G基站,投入使用混合動力無人駕駛礦卡,實現礦區運輸智能化。廣泛應用新型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生產(chan) 模組及智能化人機交互等綠色智能裝備,在高危環境和重複勞動崗位投入使用近100台工業(ye) 機器人,西礦集團數控化率提升至60%,達到同行業(ye) 領先水平。(經濟視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