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消息 11月6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在上海舉(ju) 辦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論壇暨全球采購簽約儀(yi) 式,與(yu) 26家全球供應商簽訂進口合同和協議,簽約金額再創新高,7年累計簽約金額突破760億(yi) 美元,充分展現了中國海油與(yu) 全球合作夥(huo) 伴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加快培育發展海洋能源新質生產(chan) 力的決(jue) 心和誠意。
本屆進博會(hui) ,中國海油簽約采購合同涉及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多個(ge) 領域,涵蓋了原油、天然氣、深水油氣裝備、先進技術服務等產(chan) 品,簽約采購合同內(nei) 容結構不斷優(you) 化。其中,與(yu) 科倍隆簽訂目前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利安德巴塞爾Spherizone工藝聚丙烯裝置擠壓造粒機組的供貨協議,將有效提升所生產(chan) 產(chan) 品的性能和品質。
參與(yu) 進博會(hui) 七年來,中國海油著眼推動產(chan) 業(ye) 相融、創新相促以及市場相通,與(yu) 來自2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90家全球供應商簽訂進口合同和協議129項,牽頭組建深水油氣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和技術創新聯合體(ti) ,與(yu) 國際石油公司加強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海底碳封存等技術聯合攻關(guan) ,並取得積極成效,充分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促進國內(nei) 國際業(ye) 務深度融合,特別是在LNG(液化天然氣)領域,累計進口LNG資源超3億(yi) 噸,發展成為(wei) 全球第二、中國最大的LNG進口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生產(chan) 力的要素條件、發展方向、演進路徑都在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新時代能源企業(ye) 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的必然課題。
中國海油堅定不移走開放合作之路,加快培育發展海洋能源新質生產(chan) 力。在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上大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圍繞國務院國資委“9+6”產(chan) 業(ye) 方向,研究確定重點打造以深水深層及非常規油氣、海洋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為(wei) 主體(ti) 的8大領域和涵蓋LNG冷能利用、高端化工品、催化劑和特種塗料等特色產(chan) 品服務的“8+N”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格局。
在科技創新方麵,積極落實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堅持以需求為(wei) 牽引,陸續打造了“深海一號”“海基一號”“璿璣”“海葵一號”等係列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大國重器”,初步建成覆蓋“水麵、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油氣技術裝備體(ti) 係。
在綠色低碳方麵,大力推進“綠色油田”“綠色工廠”“綠色工程”建設,成功完成全球海上油田規模最大的岸電項目——渤海油田岸電工程三期建設,每年碳減排量達百萬(wan) 噸;國內(nei) 首個(ge) 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成功並網發電,實現海洋油氣開發清潔電力替代的重大變革。國內(nei) 首套百萬(wan) 噸級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裝置也在恩平15-1油田投用。
此外,中國海油積極探索借助數智技術賦能管理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著眼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規劃“智能油氣田、智能工程、智能工廠”等8大類100多個(ge) 業(ye) 務場景模型。秦皇島32-6、“深海一號”等一批智能油氣田項目相繼建成。海油工程天津智能製造基地投產(chan) ,標誌著我國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化轉型實現重大突破。我國首個(ge) “雙頻5G+工業(ye) 互聯網”智能煉廠建成投用,實現了傳(chuan) 統煉廠生產(chan) 方式的變革發展。(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