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諧--中國黃金西藏礦業開發的必由之路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動態  |  正文
綠色和諧--中國黃金西藏礦業開發的必由之路
發表時間 :2017-04-20    來源:
  “公司牢記‘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理念,秉承既要開發礦產,更要保護自然環境,向設計要環保、向科技要環保、向投入要環保的綠色礦山建設思路,從源頭上把好設計關,在工藝設備上確保一流,在投入上做到全力保障。在西藏探索走出了一條礦業與環保的和諧之路。”在日前舉行的以“礦產資源形勢與發展礦業對策”為主題的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上,參會的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紀委書記方中華介紹說。
  眾所周知,西藏是個巨大的“聚寶盆”,礦產資源豐富。有資料顯示,西藏有很好的成礦條件,已經發現了三江成礦帶、雅江成礦帶、班公-怒江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礦產資源礦種比較齊全、分布廣泛,不僅有砂金礦等優勢礦種,還有國家緊缺的鉻、銅等礦種,而且鉻、銅的儲量大、品位高。較之我國東部地區,西藏獨特的礦產資源對我國礦產資源有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另一方麵,西藏被稱為我國“最後一片淨土”,但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環境複雜,氧氣稀薄,生態係統脆弱。如何保護好這片淨土成為各方人士關注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西藏惡劣的自然條件不利於礦產開發。也有行業人士揣測,出於保護脆弱生態環境的原因,當地並不讚同開發礦產。
  西藏的礦產資源究竟能不能開發?如果在西藏開發礦產資源,該如何做好環境保護?是否有成功的典範值得借鑒?華泰龍礦業的實踐也許能夠提供一些啟示。
  政策層麵要求礦產開發高起點
  2016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提出,大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其中就包括礦產業。
  同時,西藏自治區政府嚴格土地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嚴格重大工程項目環境監管,嚴格實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西藏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製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製度,對“三高”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
  正因為如此,2017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強化市場推動,促進綠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以園區經濟為重點,大力發展綠色加工業,加強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支持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藏青工業園等園區加快發展,其中包括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在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第一位藏族院士、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原黨組書記、西藏自治區地礦局原局長多吉提出的關於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的話題受到與會代表的關注。
  多吉表示,企業和管理部門要共同關注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要加大宣傳力度,宣傳綠色礦業的理念、核心內容及重要意義。現代礦業不是破壞環境,而是保護環境,甚至是再造環境,對這個理念需要下大力氣宣傳,讓人理解、讓人了解,並得到社會認可。
  “無論是找礦還是開礦,礦業給人們的印象似乎總是破壞環境,其實這是我們自己沒有解釋清楚,我們在科普層麵的工作也沒有做到位。”多吉在發言中談到,當前,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總書記最關心的事情,也是礦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就西藏地區而言,礦業企業和從事礦業工作的人數不多,能發出的聲音較小。所以更要向社會好好解釋,說明礦業是環境的保護著,建議者,而不是破壞者。
  他提出,下一步應在西藏成立礦業協會、綠色礦山促進會等中介機構,來共同呼籲、共同推進、共同宣傳礦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像西藏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把先進理念、先進經驗介紹到邊疆去,建設好邊疆、發展好邊疆,與當地少數民族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了環境。”
  “目前在西藏地區的礦山企業做得也非常好,但是外界不了解,亟待宣傳,讓人們理解和了解現代礦業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多吉堅信,通過依靠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和法律法規來,綠色理念能夠覆蓋從勘探到開發的礦業全流程,而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以贏得全社會的支持。
  開發與綠色保和諧發展的成功典範
  有業內人士表示,西藏地區並非禁止礦產開發,而是基於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礦業開發設置了更高更嚴的準入門檻和要求。因此,能否做到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和諧,對於西藏地區的礦產開發而言更為關鍵、更為重要。
  其實,目前在西藏已經有了這樣的成功典範。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好的礦山企業,其開發建設的甲瑪銅多金屬礦已經成為西藏的標杆礦山。
  甲瑪為藏文,翻譯成漢語為“百溝之母”,意為百裏挑一的富地,但在過去這僅僅是一個吉祥的寓意,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甲瑪銅多金屬礦雖然很早就已發現,但早期因為多家小規模民營企業無序采礦,汙染了環境,雖然采礦主賺了錢,但所在地區百姓並沒有因此受益。
  2007年,中國黃金集團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遵循西藏自治區政府“引進國有大型企業參與西藏礦產資源整合開發”的戰略思路,成立了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甲瑪銅多金屬礦的開發建設。同年12月,華泰龍公司正式進入甲瑪礦區,曆經半年多時間,經過艱難的談判,該公司成功整合眾多關係複雜的礦權,改變了礦業開發無序的狀態,為實現礦產資源高效、安全、環保、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了央企的社會責任,為帶領各族群眾走共同富裕鋪平了道路。
  論壇上,方中華介紹,西藏華泰龍礦業公司是集地質勘探、礦山開采、選礦和科研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礦業公司,開發建設的甲瑪銅多金屬礦是我國最大的銅多金屬礦之一,礦權麵積144平方千米。2010年7月19日,一期項目(6000噸/日)正式投產運行,同年12月1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交易,2016年12月投資67億元的二期擴建工程投產試車,設計規模40000噸/日,年產銅約6萬噸、金1噸、銀53噸、鉬2900噸。
  截至2016年底,該公司已探明礦產地質資源量有:銅752萬噸,鉬70萬噸,金175噸,銀10854噸,鉛111萬噸,鋅64萬噸;根據現有生產能力,是一座可開采百年的礦山企業。而記者從地方政府拿到的材料顯示,僅2013年該公司就上交稅費4億元,納稅位列全區礦山企業第一名,成為西藏優勢礦產業開發的標杆企業。
  該公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通過實施惠民工程、推行用工本地化、搭建多種致富平台、開展各種幫扶活動等工作,帶領當地藏族同胞共同致富,這些使甲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變成了富地,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甲瑪”。
  綠色礦山建設是成功的秘笈
  “科技先行,打造高標準的生態環保工藝流程。”方中華解釋,公司整體設計采用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選礦工藝及技術裝備,其中大型半自磨設備規格為亞洲第二、世界第三;通過與國內科研單位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在采選環節使用最新的技術和環保措施。露天開采實施礦山土地保護和土地複墾舉措,對露天采場邊坡實施24小時雷達檢測;選礦廠采取尾礦壓濾幹排式堆存、廢水循環利用等綠色環保工藝,真正實現了工業廢水不外排,對保護西藏地區生態環境提供了技術支撐。
  “因地製宜,開展礦區綠化和水土保持工作。”方中華說,公司二期擴建項目預計投入水土保持費用9303萬元,目前公司已先後投資2340萬元修建了9.5千米的礦山專線公路,並在道路兩旁種植8000多棵金絲柳及各種花草。投資3300萬元進行礦區水土保持和植樹複草綠化工程,並將膜下滴灌技術運用到綠化工程中。引進北京楊與本地沙棘、藏達仁及青稞、油菜花等進行不同海拔的綠植試驗並獲得成功。啟動中國黃金甲瑪公益林工程,幹部員工義務栽植愛心樹木上千棵,使礦區移植複墾綠化總麵積達到了47萬平方米。本著邊建設邊治理的原則,相關治理工程正在同步推進。
  “廣泛使用節能設備,保護礦區一片藍天。”方中華表示,公司投資1500萬元在生產、生活區鋪設了1.5萬立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真正實現了無煙礦區,較燃油供暖方案,每年可減少有害氣體排放5000噸。選礦廠的碎礦、磨浮、精礦脫水、尾礦壓濾等車間均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對各種風機及泵類設備采用變頻器調速,節能約30%以上;目前處理噸礦電耗僅為20餘千瓦時,在青藏高原地區達到了領先水平。
  “治理本底水超標,保護礦區一方碧水。”方中華解釋,公司礦區及周邊為原生水文地質條件,由於富硫礦床中含有大量硫化礦物,在風化、溶浸、氧化和水解等一係列物理、化學及生化反應作用下,逐步形成含硫酸的酸性液體,造成本底水重金屬超標。為此公司專門成立了水治理領導小組,采用先進的HDS工藝,實施一係列水治理工程。其中僅礦區外圍斯布溝水流域本底水超標治理工程建設總投資就達到7200萬元。
  “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實現最大經濟價值。”方中華說,公司會同科研院所攻克國際多金屬分離技術難題,使甲瑪礦區礦體賦存的銅、鉛、鋅、金、銀、鉬等多種有價金屬得到回收利用,選礦綜合回收率銅可達到91.47%、金67.55%、銀67.23%、鉬48.24%,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回收。對生產建設過程中每年產生的約1000萬立方米的廢石,該公司根據廢石硬度及使用價值,通過修建內部道路、修建道路擋牆及免費用於周邊村民房屋建設等方式,最大限度利用礦山資源。
  建議加大綠色礦山優秀企業獎勵政策
  根據公司近幾年在高原生態脆弱區實施生態環保建設的經曆及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方中華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推廣,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資源開發的同步條件,國家提供扶持資金,加快綠色礦山新工藝、新材料科技轉化,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二是有關部門在涉及礦山企業環境保護稅或其他企業稅費征收方麵需充分考慮金屬價格波動的影響。2018年我國將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對固體廢物排放征收排汙費,由於國內礦產資源稟賦本來就不好,受國際金屬價格市場影響巨大,當前不少企業都處於虧損邊緣,若再征收高額稅費,必將對國家能源礦產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影響。
  三是出台針對環境保護優秀企業的獎勵或補償機製。目前國家正逐步加大對環保責任的追究,對於企業環保投入也隻有一定比例的要求;建議除了設定環保投入底線的要求外,對於環保投入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可以采取稅收優惠或者專項資金獎勵的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營造碧水藍天的礦業企業新形象。
  “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在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將不忘進藏資源開發的初心,繼續堅持走高原礦業與綠色和諧的發展之路。”方中華的話持重實在,也道出了一種“責任重於泰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