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yan) 礦集團實現全球資源高效整合,國際化建設已經成為(wei) 兗(yan) 礦最靚麗(li) 的名片。”兗(yan) 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深有感觸地說,“我們(men) 的主要體(ti) 會(hui) 和感悟是,資源型企業(ye) ‘走出去’發展,必須具備四個(ge) 能力。”
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
“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對於(yu) 煤炭企業(ye) 抵禦周期性市場風險具有戰略意義(yi) 。”李希勇說,“在全球範圍內(nei) 整合資源,是加快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健康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李希勇介紹,兗(yan) 礦集團充分發揮技術、品牌、管理等比較優(you) 勢,大力實施“產(chan) 融結合、雙輪驅動”戰略,優(you) 化布局煤炭、鉀鹽、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擁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回報率高、競爭(zheng) 力強的礦產(chan) 資源項目。
突出的技術創新能力
兗(yan) 礦集團先後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118億(yi) 元,研發應用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甚至具有世界首創意義(yi) 的科技創新成果。
“突出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兗(yan) 礦集團培育國際一流企業(ye) 的強勁引擎。”李希勇說。
兗(yan) 礦集團研發了世界第一套兩(liang) 柱掩護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有償(chang) 輸出綜放核心技術設備;研製應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綜采裝備,設備達到年產(chan) 1500萬(wan) 噸能力;露天開采技術保持世界一流,在澳洲擁有11座露天煤礦;氣化液化技術持續領跑,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建成全國首個(ge) 百萬(wan) 噸級煤製油示範工程,“日處理3000噸煤大型高效水煤漿氣化過程關(guan) 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日處理4000噸煤超大型水煤漿氣化技術開發及示範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端製造技術獨具優(you) 勢,研發中國標準動車組、高速磁懸浮
列車等車體(ti) 用結構鋁型材,成為(wei) 複興(xing) 號動車組型材的主力供應商,研製城市軌道交通能量吸收逆變裝置,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超過35%。
全球的融合發展能力
“國際化發展必須堅持國際化視野,擁有國際化管理團隊、國際化管控體(ti) 係,著力抓好四個(ge) 融合,學會(hui) 給外國人當老板。”李希勇說。
他介紹,這四個(ge) 融合,一是屬地融合,充分尊重東(dong) 道國的利益訴求,努力消除環境、法律等方麵的差異,融入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格局,實現融合發展、互利共贏;二是人才融合,組建中西融合、溝通順暢、運營高效的管理團隊,由中方人員擔任公司執委會(hui) 主席、財務總監等關(guan) 鍵職務,管理外籍員工;三是文化融合,培育中國文化與(yu) 屬地文化相融合的企業(ye) 文化,吸收借鑒國內(nei) 外企業(ye) 文化精華,推廣高效務實、獨具特色的企業(ye) 文化,培育外籍員工的企業(ye) 認同感、歸屬感;四是管控融合,堅持優(you) 勢互補、互學互鑒,建立一套適應國際市場競爭(zheng) 的管理體(ti) 製、製度體(ti) 係和經營機製,增強管控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係統風險管控能力
李希勇介紹,中國企業(ye) 國際化發展曆經兩(liang) 個(ge) 階段,第一階段,國有企業(ye)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成功率僅(jin) 為(wei) 20%;第二階段,近年來民營企業(ye) 競相實施“走出去”戰略,同樣麵臨(lin) 巨大風險。
中國企業(ye) 開展境外投資、經營,還要科學研判五大風險。由於(yu) 國際視野、民族情感、宗教習(xi) 慣、人文環境的巨大差異,“走出去”企業(ye) 主要麵臨(lin) 地緣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匯率風險、文化風險和社情風俗風險。中國的“走出去”企業(ye) 應該建立健全五個(ge) 體(ti) 係,構建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監測、風險控製的全流程管理體(ti) 係,深入研究當地政治法律環境和文化,按照當地法律法規、管理理念、運營方式管理企業(ye) ,主動與(yu) 當地政府、工會(hui) 、社區、居民進行交流,強化投資、匯率、合同、法律等重大風險防範,確保企業(ye) 穩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