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礦業如何構建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產業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動態  |  正文
首鋼礦業如何構建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產業
發表時間 :2020-05-09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資源綜合利用是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手段, 是落實工業綠色發展要求的堅實保障,也是解決工業領域資源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十三五”以來,首鋼礦業公司(以下簡稱首礦)確立了發展培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戰略。公司秉承“高效、綠色、和諧”的發展理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著力打造京津冀綠色建材示範基地,繪製出新時代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圖景。
  發揮稟賦優勢,探索發展新路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迎來了發展春天。作為有60多年發展曆史的首礦,在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資源優勢。經過61年的生產,首礦現有采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土石、尾礦砂等固體廢物超20億噸,每年還新增約4000萬噸。資源存量和增量在京津冀地區名列前茅。經過對現有排土場廢土石取樣檢測,對照建材用料標準,其強度和放射性均滿足建材行業標準要求,是生產綠色建材產品的優質資源。
  運輸優勢。首礦自有鐵路280公裏,運量規模超4500萬噸,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圈,域內鐵路、公路運輸網絡發達,與京哈線、津山線相連,擁有集裝箱發運資質,建材產品火運直發可達京津冀及全國各地。
  首礦強化頂層設計,係統製定了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整體布局、分步實施、突出效益、多渠道開發”的原則,以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化發展、深化發展為中心,統籌推進運輸物流產業、土地高效利用產業發展,延伸綠色產業鏈,擴大服務範圍,全力打造資源企業轉型行業範例和構建京津冀綠色建材服務商,提升首礦綠色產業規模、發展質量和效益水平。一條綠色創造之路由此開啟。
  打造綠色產線,創業不畏路難
  立足於建成在京津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綠色建材服務商的定位,首礦圍繞“供應優質建材產品、承攬建材產線EPC工程總包,對外提供專業化定製產品及服務、技術谘詢”等全產業鏈服務,打造首鋼綠色建材品牌和服務品牌。
  基地建設突出“五綠”。在原料選取方麵,全部利用現有采礦選礦固體廢棄物,避免開山鑿岩汙染環境,形成綠色資源;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全封閉產線建設,設備技術先進、低噪聲、低排放,實現綠色生產; 產品發運發揮自有鐵路運輸優勢,實現產品綠色運輸;生產砂石料,同步提取鐵元素,並將尾砂等廢料用於土壤改良,形成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無尾排放,達到綠色排放;對於利用固廢資源騰空的土地,恢複生態治理,實現綠色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不斷提升發展內涵和發展質量。
  2016年水廠尾礦高效濃縮和尾砂幹排工程建成投產,設計年提取幹排砂380萬噸、生產建築砂60萬噸;2018年大石河鐵礦石磁選項目投產,實現了建材產品獨立產線生產,年產300萬噸;2019年建成裴莊產線,設計產能超500萬噸/年。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做大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未來,首礦建材產品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年以上規模。
  大石河鐵礦石磁選項目是首礦第一條以砂石料生產為主的獨立產線,生產建築砟、建築砂等產品。項目投產之初,新轉崗的職工,遇上新工藝、新設備,近千名職工輪流日夜護航,凝聚成堅強後盾。以小時效率為切入點,由點及麵進行梳理。通過積極開展水平衡改造、濕篩加擋料條等11項技術改造,產線的小時處理量直線攀升。從最初200噸/小時到成功超過500噸/小時大關。在產線設計之初,考慮到冬季北方氣候因素和建材銷售市場因素,並未有產線冬季生產的相關設計。但永不滿足的首礦人為了保證產量最大化,致力突破冬季生產的禁錮。通過增加脫水篩工藝,封閉皮帶通廊等措施,打破了北方建材生產線因冬季氣候影響不能正常生產的慣例。
  2018年9月23日,新產線生產的第一列綠色建材產品通過集裝箱火運發往北京,開啟了首礦服務首都城市建設的新紀元。
  自主創新突破,引領綠色示範
  圍繞既有產線提產提效、品種結構優化,新建產線夯實管理基礎、優化生產運行,助推達產達效;擬建產線科學謀劃、精心籌備,協同發展鐵路物流運輸產業的工作主線,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增速發展,在行業內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適應市場需求,首礦健全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管理體係、指標體係、評價體係和相應的管理標準。建成砂石骨料標準試驗室,實現產品質量精準檢測。
  產業發展同時,首礦組建團隊依托綠色建材產線主攻尾礦“零排放”技術,形成“麵向尾礦高效濃縮、高濃度輸送、尾砂幹排、尾礦綜合利用等新技術領域”的攻關思路。經過技術人員艱苦努力,首礦在水廠鐵礦建成幹排砂產線,成功實施“全流程一體化尾礦處置新工藝”。這一工藝,實現了選礦環節廢棄物零排放,延長尾礦庫庫容同時年創效5000多萬元。這一規模化的尾礦全流程處置工藝在國內尚屬首創,實現了冶金礦山行業尾礦處置工藝新突破,為國內冶金礦山苦於新建或擴建地麵尾礦庫問題帶來了新解決方案,獲得冶金礦山科學技術三等獎。
  圍繞提質量、降成本開展技術攻關。摸索建立全新領域、全新工藝、全新產品的技術標準;實施產線篩片改造,水廠建築砂產率提高0.7個百分點;實施甩尾係統優化研究改造,大石河建築砟產率提高4.19個百分點。實現了主流程加工量和尾礦入庫量雙降低。
  首礦先後成為中國砂石協會、北京市混凝土協會砂石協會常務理事會員。2019年,首礦當選為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冶金礦山行業200餘名同行在首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現場參觀交流時評價,首礦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對排土場廢石進行開發利用的同時,實施生態恢複治理,實現了資源開發與土地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走在了行業前列,在資源型企業轉型方麵起到了示範作用。
  服務京津冀,走進長三角
  首礦資源綜合利用產品主要有不同規格的建築砟、鐵路道砟、建築砂、麵砟等,可應用於建築、水泥、橋梁、鐵路、稀有金屬提取等領域。為適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打造“首鋼建材”品牌,首礦全麵拓展客戶銷售渠道,按照“有效穩定汽運、大力發展火運,積極探索海運”營銷總體思路,建立每種銷售模式的戰略合作大客戶,提高銷售保障能力,構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高效營銷體係,形成建材“製造+服務”的營銷體係,先後敲開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區域市場的大門,並打通了長三角銷售渠道。
  做強火運銷售。充分利用“公轉鐵”政策和鐵路運輸優勢,發揮集裝箱運輸資質優勢,全麵打開並逐步擴大北京砂石料市場。積極響應北京市藍天保衛戰要求,與住建委、京鐵物流高效對接,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最大火運綠色建材供應商。探索實施區域大客戶代理機製,建設以鐵路為依托的大物流高效運營平台,牢固占領京津冀魯市場。2019年,首礦全年火運銷售綠色建材671列,目前月銷售突破100列,日發4列以上,成為京津冀綠色建材“公轉鐵”主導企業。
  穩定汽運銷售。建立客戶評價機製,加強大客戶培育,建立穩定的銷售、保產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大客戶平台,探索企業直銷業務,進一步穩定汽運銷售渠道。
  拓展海運銷售。2019年下半年,首礦啟動“藍海計劃”,將建材銷售目光進一步擴大到海運市場,銷售團隊三個月走遍了中國的海岸線,拜訪18家港務集團、27個沿海港口。2020年初,裝載著“首鋼綠色建材”的海運第一船進軍長三角。此後,從集港效率、銷售效益、裝船效率,以及終端市場產品質量適應性等各環節對海運銷售組織進行全麵分析,製訂了強化組織和管控措施,明確了海運銷售重點。如今,已與江蘇連雲港、上海等客戶形成了年度合作意向。自3月份開始,全麵啟動集港,集港能力提高到3000噸/天,為水曹鐵路投產運營後砂石料規模銷售奠定基礎。
  目前,首鋼綠色建材實現了火運、汽運、海運聯合經濟運行。2019年銷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長208%,“首鋼建材”成為服務城市建設的又一閃亮名片。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綠色運輸
  首礦擁有縱橫百裏的鐵路大動脈,既是關鍵交通運輸網絡,也是拉動綠色建材產業的“火車頭”。2019年以來,首礦依托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把握市場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綠色運輸產業。
  全麵推進鐵路運輸物流業發展,將“北區提速”作為破題工程,帶動綠色運輸全麵升級。
  加大工藝裝備投入,培養發展後勁。針對工藝裝備落後、設備設施老化等製約鐵路安全穩定運行問題,自2016年開始,首礦先後購置2台電力機車及電動單梁吊、軌道吊等設備,對243輛自翻車實施了“滑改滾”技術改造,對2台內燃機車實施大修,顯著提升了工藝裝備水平,為發展鐵路物流運輸產業奠定了基礎。
  推進全域提速提效,釋放運輸運能。圍繞“公轉鐵”政策逐步實施,結合水曹鐵路運營等發展需要,適應建材產品大運輸量要求,開展運輸增量提效攻關。實施鐵路沿線環境治理、設備設施整治,組織21個道口技術升級改造,實現遠程集控,自動報警;“全員上路”治理線路,共出動職工12000餘人次,使北區線路質量得以較大幅度提升。推進裴柳線提速。對19個道口實施分類管控、整治運行環境,運輸能力由19對/日提高到38對/日,為綠色建材外發提供了可靠運能保障。
  新產業聚焦新問題,在“北區提速”工程中,一大難點是如何防止尾砂泄露。首礦發揮基層創新工作室合力,以“不漏不灑”為唯一標準,從源頭裝車、運行組織、車輛改造等多環節綜合治理,先後研究多種解決方案,最終發展到目前疏、堵、托結合的第5代“擔架式”防泄漏布兜方案,使尾砂泄漏問題基本得到遏製,提升了鐵路運營質量。
  一年多的艱難跋涉,首礦北區鐵路運行環境得到空前改善,鐵路運輸實現了行車速度穩定在30公裏/小時以上,運輸能力提升41.66%。如今,繁忙的“綠色動脈”上,每天裝滿綠色建材的列車飛馳而過,駛出礦區、奔向遠方。(首鋼 任淑娟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