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年找礦行動優秀成果揭曉 紫金礦業入選5項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動態  |  正文
我國十年找礦行動優秀成果揭曉 紫金礦業入選5項
發表時間 :2021-03-05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2月底,自然資源部通報2011-2020年我國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的284項優秀找礦成果,紫金礦業以5項成果位列金屬礦業企業首位,在21個入選的黃金找礦項目中,紫金礦業斬獲3項,占比14%,彰顯了公司的科技實力和找礦水平。
紫金礦業入選的5項找礦成果分別為:
  此次入選的5項找礦成果,都是紫金礦業運用成礦新理論、新模式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在礦山邊深部及外圍通過綜合找礦取得,新增資源大大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為山西紫金(新增黃金57噸)、福建紫金山(新增銅105萬噸、鉬8萬噸)、貴州紫金(新增黃金157噸)、隴南紫金(新增黃金101噸)、紫金鋅業(新增鋅463萬噸、鉛80萬噸)等5家礦山生產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
  其中,山西省繁峙縣義興寨金礦勘查,突破了該地區單一石英脈型金礦成礦的認識,在山西省內首次發現斑岩型金礦且達到大型規模,改寫了區域找礦的曆史,開拓了找礦思路和方向,對該區域乃至更大範圍找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項目不久前還榮獲中國地質學會2020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自主勘查找礦是紫金礦業成長壯大的核心優勢之一,得益於地質專家陳景河帶領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從勘探紫金山時期起,以陳景河為首的找礦團隊強化科學研究,多次打破傳統的成礦理論認識,用地質研究成果建立起新的成礦模式,實現了找礦的持續突破。
  以紫金山勘查為例,上世紀60年代起,多個地勘隊伍在紫金山地區開展多輪找礦,但始終未獲突破。1982年起,曆時十年艱苦的普查、詳查,陳景河率先提出“上金下銅”成礦預測模型,探明了我國東南沿海陸相火山岩地區首例大型銅(金)礦床,由此助推我國在次火山-斑岩型銅金礦找礦方麵係列重要突破。該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後,陳景河應用這一成礦模式,在紫金山外圍新發現和探明了悅洋大型金銀礦和羅卜嶺大型斑岩銅鉬礦,並厘定了三類大型礦床之間的聯係,探獲金銀銅資源達超大型規模。這一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
  紫金礦業的自主勘查實力也不斷在海外嶄露頭角。在並購剛果(金)卡莫阿-卡庫拉銅礦時,陳景河即認為南部卡庫拉段礦化條件好,有找大礦的可能,此後不到1年時間,就在該礦卡庫拉勘探區發現新的超高品位銅礦。隨著勘探的持續開展,截至目前,卡庫拉銅金屬資源量達到4369萬噸,較並購時增長了約2000萬噸,約為中國已查明銅礦資源儲量的40%。
  近年來,陳景河帶領紫金礦業累計勘探新增銅2411萬噸、金736噸、鋅(鉛)828萬噸、鈷10萬噸,成為自主勘查找礦成果最多、獲得資源成本最低的企業,奠定了紫金礦業金、銅、鋅資源儲量和產品產量全國領先的地位,成為該公司大規模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據統計,此次通報的找礦成果涉及25個礦種,金屬礦產148項占比52%。涉及省份中,內蒙古、四川、貴州等12個礦業大省(區)192項占比67.6%。按勘查單位劃分,地勘單位主導開展239項占比84%,礦業企業主導開展45項占比16%。紫金礦業以5項成果位列金屬礦業企業首位,彰顯了紫金地勘團隊的科技實力和找礦水平。(紫金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