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十地質大隊(原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隊)
會員級別 :會員單位 省份:四川省 網址:https://www.sc604.com/
四川省第十地質大隊是由原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隊和原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〇四大隊整合組建而成的區域性地勘隊伍,隸屬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係省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駐地綿陽,設綿陽、廣元、成都三個辦公區。全隊職工1915人,其中在冊職工557人,擁有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水工環、實驗測試、地球物理勘查及遙感、地球化學勘查、測繪工程、探礦工程等專業技術人員354人,包含AusIMM院士1人,正高級工程師7人,高級工程師119人;擁有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14人,注冊結構工程師1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1人,一級造價工程師2人,一級建造師13人,二級建造師51人,注冊測繪師3人,注冊安全工程師6人。具備地質災害勘查、地質災害設計、地質災害施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甲級資質,工程勘察專業類(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勞務類(工程鑽探、鑿井)、四川省環境汙染防治工程等級確認證書(生態修複、大氣汙染治理、噪聲及振動、土壤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測繪等乙級資質,建築地基施工三級,房建、市政三級,環保工程三級資質。岩礦測試、岩土試驗、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均取得了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立足川北,深耕地勘主業,在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開展並完成1∶5萬、1∶25萬區域地質和礦產調查200餘個圖幅;累計為國家探明金、鈾、鉛鋅、錳、鐵、褐煤、煙煤、泥炭、鈣芒硝、鋁土和粘土、水泥用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潛在經濟價值數千億元;在綿陽、廣元等地開展了大量基礎地質調查和固體礦產勘查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培育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地質隊伍。發現和評價了以鬆潘縣東北寨金礦為代表的大型、特大型礦床,為四川金礦勘查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原地礦部授予“金礦地質勘查工作”一等功。緊密圍繞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主動投身並助力川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承擔了綿陽、廣元等地的一大批地標建築和交通、市政、水利水電等數千項各類建設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測試、谘詢、施工,以及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等,為地方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多次榮獲省部級榮譽。牢記公益性事業單位責任使命,積極為川北片區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救援提供專業技術支撐服務。主動承擔綿陽市、廣元市地災隱患應急排查及汛期技術支撐督導等工作。先後參與5·12汶川大地震、巴中市9·18特大洪災、4·20雅安地震、8·8九寨溝地震應急搶險救援任務和災後重建工作,榮獲“四川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以實際行動響應“綠水青山”號召,持續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探索礦山環境修複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山安全和環境保護等綠色礦山建設領域新技術、新方法;大力引進環境監測先進技術和人才,配置新型監測儀器設備,充分利用遙感、物聯網、5G等技術手段,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複效果的監測評價開展智能化的監測,為省內100餘個重點工程項目和50多個礦山提供地質環境保護與修複服務,治理成效顯著。著力服務現代農業體係建設,積極參與綿陽、廣元兩地土地整理、鄉村規劃等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專業技術支撐服務。同時,全力打造集岩礦測試、環境檢測、農業檢測、國土資源調查等於一體,覆蓋礦業、國土、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建設等領域的綜合性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四川省第十地質大隊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地質報國”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心係“省之要事”,緊密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講政治、顧大局、敢擔當,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作用,當好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者、地災防治主力軍和生態文明建設者,有力支撐保障綿陽、廣元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川北地區“地質管家”式服務全覆蓋,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