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研究院(原地勘局地質調查院、地質礦產研究所,有色局礦產勘查研究院,煤田局煤層氣中心)
會員級別 :會員單位 省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網址:
2023年7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地質礦產研究所、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研究院、新疆煤田地質局煤層氣研究開發中心4家單位合並組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局所屬副廳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自治區地質研究院下設機關黨委(人力資源部)、辦公室、礦產資源政策研究室、地質規劃研究部、地質礦產研究部、礦產資源保護研究部、非常規油氣研究開發部、地質勘查技術研究部。主要職責:(一)承擔國家和自治區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區劃研究,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理論研究等工作。(二)承擔基礎地質研究、成礦規律研究、新能源勘查開發研究、重大地質學科綜合研究、境外地質礦產對比研究等工作。(三)承擔地質工作技術、方法、標準的研究以及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的推廣應用工作(四)承擔地質工作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研究工作,開展自然資源的開發保護與管理研究。(五)承擔地質成果綜合研究,為地質工作規劃部署和業務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六)承擔地質勘查、地質服務、地學綜合研究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七)承擔國家、自治區戰略性礦產找礦突破、綠色礦業產業集群建設重大問題科技攻關,開展重點研發、重大科技、重大工程項目示範研究。(八)完成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自治區地質局交辦的其他事項。自治區地質研究院現有幹部職工418人,其中在職職工195人,離退休職工223人。在職職工中管理崗位20人,專業技術崗位171 人,工勤技能崗位4人;碩士研究生42人,博士8人(含在讀)。自治區地質研究院始終堅守地質報國的初心,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三光榮”“四特別”精神,為自治區地質勘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地質礦產研究所、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研究院、新疆煤田地質局煤層氣研究開發中心四家單位的發展曆程中,先後發現及參與發現土屋-延東斑岩銅礦、彩霞山鉛鋅礦、阿齊山鉛鋅礦、恰特卡爾銅鎳礦、509道班西鋰鈹礦、大紅柳灘南鋰鈹礦、哈爾達阪鉛鋅礦等各類礦床點405處,其中大型超大型礦床18處,中型礦床38處,小型礦床47處,找礦效果顯著。累計提交資源量金210.33噸,銀2332.37噸,銅720.75萬噸,鎳42.68萬噸,鉛鋅809.01萬噸,氧化鋰120萬噸、氧化鈹3.88萬噸、晶質石墨154.36萬噸。為新疆礦產資源儲備和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多項地質找礦和科技成果榮獲國家、自治區和相關部委表彰。自治區地質研究院以打造全國知名的生產--科研成果集成示範地質研究院為目標,堅持“三性”基本定位和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強自立、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決貫徹自治區各項決策部署,積極開展重點研發、重大科技、重大工程項目示範研究,致力於建設地質科技創新平台、地學人才培育基地、綠色勘查示範中心,努力將我院發展成為自治區公益地質工作的重要樞紐、自治區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自治區地質業務合作的橋梁紐帶和自治區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