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隊組建於(yu) 1957年,前身為(wei) “鄂西隊”“老七隊”“宜昌隊”等;2014年加掛“湖北省宜昌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主要負責鄂西地區—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神農(nong) 架林區等31個(ge) 縣市區(總麵積5.79 km2)的地質工作。承擔著為(wei) 國民經濟與(yu) 社會(hui) 發展提供“礦產(chan) 資源保障”與(yu) “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
先後被部省授予“地質找礦有重大貢獻地質隊”、“地質找礦功勳單位”、“湖北省2000-2010年地質找礦先進單位”、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範地勘單位”和”全國百強地質隊”等榮譽稱號。
全隊在冊(ce) 職工1439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281人,占在崗職工人數的75.5%,其中地質類教授級高工15人、高級工程師37人、中初級工程師214人;下轄湖北省鄂西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院、湖北鄂西地質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鄂西地質工程勘察院、湖北省鄂西地質測繪隊、宜昌地勘銘苑物業(ye) 管理有限公司、宜昌山川地質工藝品有限公司、探礦分隊、職工醫院等9個(ge) 二級單位。擁有鄂西地區最全麵係統豐(feng) 富的地質技術資料,檔案工作目標管理達到省一級標準;是全國地勘行業(ye) 內(nei) 首批安全生產(chan) 標準化企業(ye) ;地質找礦勘查、環境評價(jia) 和地災防治設計施工等工作領域全部通過GB/T19001-2016—ISO9001:2016質量管理體(ti) 係認證。
建隊以來,共發現和找到礦產(chan) 72種,其中探明有礦產(chan) 資源儲(chu) 量的38種;發現勘查礦產(chan) 地470餘(yu) 處,先後提交鄂西鐵礦,宜昌磷礦,鬆宜、荊當、麻沙煤礦,長陽錳礦,鍾祥累托石,興(xing) 山白果園銀釩礦等對國民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的大型礦床29處、中型礦床34處;先後獲得包括“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省2000-2010年地質找礦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 “國土資源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ye) 優(you) 秀地質找礦項目一等獎”和“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在內(nei) 的省部級找礦成果獎、科技進步獎、科研成果獎、地質勘查進步獎等34項;先後承擔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設計、勘查、施工等項目78個(ge) ,被省政府授予“新灘滑坡勘測預報搶險救災先進單位”、“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優(you) 秀單位”稱號。
進入十二五,我隊地質工作逐步向民生地質工作調整。開展了宜昌及周邊區域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的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等工作;協助各地國土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核查、排查2500餘(yu) 次,提交應急處置報告500餘(yu) 份,成功預警地質災害險情7起、核查、排查2500餘(yu) 次,提交應急處置報告500餘(yu) 份,成功預警地質災害險情7起,先後承擔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設計、勘查、施工等項目78個(ge) ,被湖北省政府授予“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優(you) 秀單位”等稱號。
參與(yu) 多地綠色共享磷礦示範創建,為(wei) 地質災害“四位一體(ti) ”網格管理、地質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強的基數支撐。
近幾年來,我隊地質經濟呈穩步增長,職工收入逐年增長;22層的地質科技綜合樓、26層的金地廣場和占地56畝(mu) 16棟631套的地質花苑職工住宅小區、5棟18層以上536套畔山麗(li) 景職工住宅小區相繼建成。DB3500電動水源鑽機、全液壓動力頭鑽機、旋挖鑽機、航測無人機、衛星CORS基站等先進生產(chan) 裝備充實到生產(chan) 一線。全隊辦公條件、居住環境、職工幸福指數和綜合實力得到整體(ti) 提升。